第24章 德宁亦未寝24(2 / 2)

京城每十几年出一个人精,这十几年孕育出的人精叫江弦!

他的《棋王》,是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江弦没有受到时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避开主流文学,将笔触放在普罗大众上。

他对生活的观察敏感而精细。

世俗社会焦虑的症结,他一文道出——

我们贫瘠,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物质,而是因为我们灵魂空洞。]

“我很少见仲呈祥为新人作家写批评,还是这么高的评价。”章德宁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

此前《棋王》发表的几周内,各大报刊也曾刊载过一些批评文章,但这次的评论非同寻常。

这篇文章作者名为仲呈祥,担任青华、燕大等10余所名校的客座教授,是当今文艺评论界的引领者之一。

此前,汪曾棋为《棋王》撰写过一篇评论文章。

但鲜为人知的是,彼时这位老人家,在国内文坛其实尚未享有多大的声誉,汪曾棋的文学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属于大器晚成的典型,在60岁以后,才开始大量的发表作品。

仲呈祥就不一样了,其在文联、教育部、广电总局都担任有重要职务,更在《文学评论》《人民X报》《光明X报》《文汇报》《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艺评论。

业界地位以及影响力,真不是汪曾棋如今能比的。

“江弦,要不你再写篇创作谈吧!”章德宁热切道:“现在正是给这场文学盛宴添把柴的大好时机,刚巧小说评选也能用的上。”

“......”

看着对方期待的目光,江弦也明白这篇创作谈有多重要,但还是本能的问一句。

“给钱不?”

章德宁翻了个白眼,“我们按名家标准千字7元跟您约稿!”

一向稳如老狗的江弦顿时充满干劲。

“我尽快把稿子交给你。”

......

回到304房间。

江弦洗一把脸,坐在桌前,给钢笔吸好墨水,开始撰写创作谈。

所谓创作谈,在江弦看来,便是分享一些写作心得,心路历程,说白了就是成功经验,和后世的成功学差不多道理。

最会玩成功学的作家是谁呢?

众说纷纭,但江弦第一个想到的,是晋军作家里的柯匀路,万人空巷的神剧《新星》便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和《亮剑》相似,《新星》也属于剧火书不火的典范。

柯匀路还想将其写成三部曲,讲述浩瀚的改G开放,不过彼时的改G开放才刚刚开始,他那套纯靠臆想和猜测的写作,完全没办法得到市场及读者的认同。

于是80年代后期,这位作家摇身一变,研究起Q功、成功学、男女婚姻...

江弦握着钢笔,文思如泉涌,一行行快速的书写,笔尖沙沙作响。

......

“咚咚咚、咚咚咚。”

“德宁老师。”

招待所212房间。

从梦中惊醒的章德宁披着衣服打开房门,看到江弦托着胳膊站在门外。

“德宁老师,你也没睡呢?”

“???”

“我创作谈已经写好了,你要不要看看。”

“你一个晚上就写好了?”

章德宁震惊的整个人都清醒过来。

他说的是尽快,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