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故事会》46(1 / 2)

蔡明老师打小就和钱江、陈怀皑、王好为这些大导合作了。

她小学四年级时候,北影厂为筹拍《海霞》在全国选“小海霞”,谢铁力亲自选出了她。

初中一毕业,就进了北影厂演员剧团,是北影厂年龄最小的演员。

“别想她了,你研究角色没?”

“我天天翻《边城》,都快背下来了。”

“那你演一个我先看看。”

“演什么?”

江弦抄起部剧本儿,这会儿没有复印机和电脑,北影厂有专门儿的剧本誊抄员,靠着复写纸,一个剧本同时抄出几份。

这不是个容易的活儿,首先誊抄员字要工整,其次还得能认得出编剧老师破马张飞的字,最后必须得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

“就演这段儿:

翠翠看见宋家铺的新嫁娘和花轿后,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开始渴望被相仿的人关爱,这时他想到了二佬...”

这是段内心独白戏。

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演段“发春儿”。

“就在这儿演?”

“演吧。”

江弦从口袋儿里掏出把瓜子儿,津津有味的坐椅子上看。

朱琳别别扭扭的坐他床沿儿,脸色微红,眼神躲闪,似羞怯的小鹿,拘束又不自在。

“我觉得不太对。”江弦叫了停,“你看啊,翠翠看到同龄女孩儿出嫁,意识到自己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她渴望二佬,却又不好意思表达,所以应该是羞涩又纠结,想触碰又收回手。”

江弦懂个屁的戏啊。

就凭着自己的直觉,以及记忆里的电影画面儿,给朱琳分析一通。

“羞涩又纠结...想触碰又收回手...我再试试吧。”

朱琳又坐在床沿儿,扭捏一阵儿。

江弦点评道:“这回有了那么点意思,不过少了点儿想到情郎后脸红心跳的滋味...”

朱琳“扑哧”笑了,“你这说的什么话,再说这东西一时半会儿我哪能学得会呐。”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得了吧你。”朱琳撇撇嘴,把手一摊,“瓜子儿分我点儿。”

江弦俩手并一块,跟个漏斗似得,瓜子儿哗啦啦一漏。

这会儿花生、瓜子儿都是紧俏东西,每逢春节,每位居民凭证供应花生半斤和瓜子2两,真是一年才能“品尝”一回。

这也催生出一个极传奇的人物,傻子瓜子儿——年广九。

年广九天天被别人喊作“傻子”,瓜子儿干脆就叫了“傻子瓜子”,就这么一“傻子”,靠卖瓜子,在70年代豪赚上百万。

“我想开了。”朱琳嘎嘣嘎嘣嗑着瓜子,嘴唇跟抹了口红似得鲜艳。

“想开啥了?”

“翠翠这角色我多半试不上,无所谓,能有个小配角演演也成,全当积累经验。”

“嗯,谁不是从跑龙套开始的呢。”江弦嘴上安慰着。

心里一琢磨。

不光有,还不少。

巩俐、老谋子、姜文、国际章、王祖贤、吴彦祖...

开局即巅峰。

......

沪海市绍兴路绿树成荫。

74号小白楼前,挂着故事会杂志社的牌子。

故事会仨字是今年找书法家周慧珺新题的,形象标识则是说书佣翘着脚,从创刊一直沿用至后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