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他要学人织布?51(1 / 2)

魏国公府,书房。

“赈灾顺利完成了?”

听了徐达的话,徐妙云有几分诧异。

“怎么做到的?”

徐妙云诧异之余一脸的好奇,朝廷粮草不足,而且受灾两省及周边各省的粮食纷纷涨价,怎么短时间内这么顺利就完成赈灾了?

徐妙云有诸多疑问,亟待徐达给她解惑。

徐达道:“按照太子今日在朝廷上的奏报,他到了灾区后,就对当地的地主乡绅进行劝捐,地主乡绅们深感天恩,纷纷踊跃捐钱捐粮,然后赈灾粮款就凑足了,而且还绰绰有余,于是赈灾工作就顺利进行了。”

“这么简单?”

徐妙云更加惊讶了,但很快便疑惑的摇头:“不会那么简单,这恐怕是太子好听的官方说辞罢了。”

“不错。”

徐达点了点头,他对女儿不轻信官面上的话,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点很满意。

“确实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下朝后,我专门去找了一趟李文忠。”

“李文忠这一次随太子前去赈灾,赈灾相关事物他比谁都要清楚,李文忠跟我说了一下这次赈灾的过程……”

“……”

徐达将李文忠跟他说的赈灾过程,大致的说了一下。

“太子好手段!”

徐妙云听罢美眸放光,一脸的佩服之色。

相比于她想到的效仿北宋范仲淹的做法,太子利用灾民逼迫地主乡绅妥协的做法更加的务实和行之有效。

更难得的是,他不像范仲淹的法子,前人已经用过了,再次运用效果必然不佳,首次使用可以打人一个猝不及防,第二次就不一定了。

然而,让徐妙云意外的是,徐达却是微微的摇了摇头:“不是太子的手段,太子不过是执行的人。”

“不是太子?”徐妙云闻言又是一怔。

徐达点了点头。

在听李文忠讲述赈灾过程的时候,李文忠说,太子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要抓住主要矛盾。

听到这句话,徐达就已经可以断定,那个教书先生杨炎真的回来了。

“那是谁?”徐妙云很是好奇和疑惑。

太子背后还有高人?

而且听徐达的意思,此人不是朝堂中人,否则在朝堂商议的时候就该出声了。

徐达徐徐道:“三年多前,皇上统帅三军围攻平江城,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皇上把太子放在平江城旁的太平府陈迪家念书。”

徐妙云不知徐达为何突然讲起往事,但她却是颇有兴致的听着。

因为她能感觉到,这其中似乎不简单。

徐达继续道:“后来有一次,我正好撞见了皇上和刘伯温出去,就随口问了一句,皇上便带着我一起去了太平府看太子,不想却是去偷听太子上课。”

“给太子上课的那个先生很奇怪。”

“他不讲四书五经,而是讲一些我们都没有听过,但听着感觉又很有道理的学问,总之是一门很奇特的学问……”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