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44(1 / 2)

紫禁城,奉天殿。

这里是大明朝的权力中心,影响大明朝的政策,以及重大的政事国事,几乎都是在这里商议的。

此时,站在大明朝权力顶端的一小撮人,再一次聚集在了这里。

太子朱标,李善长,刘基,汪广洋,胡惟庸,徐达,汤和,李文忠,傅友德,六部尚书等等。

洪武朝的文臣武将,几乎悉数到位,分列两旁。

人很多,但却井然有序,鸦雀无声。

奉天殿内的气氛,一如外面的天气,乌云密布,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所有人都在等皇位上的朱元璋开口。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八百里加急文书,眉头紧锁,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

“刚刚,收到了山东河南两省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折。”

“奏折上说,山东河南两省多地前不久遭遇罕见大雨,以致于黄河泛滥,多处河堤被洪水冲垮,千亩良田,毁于一旦!”

“一望无际的民生聚养之地,如今已经成了千里泽国!”

“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翘首以盼,等待着朝廷的救济!”

话音落下。

奉天殿的气氛愈发凝重,在来之前,不少人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但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黄河泛滥。

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顽疾。

引爆元朝末期农民起义的,黄河泛滥就是其中的导火索之一,没想到现在大明再一次面临一样的问题。

元廷可以不管,但大明不能不管。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扫视过众文武大臣。面色凝重道:“你们都是朝廷的柱国大臣,说说看吧,该怎么办?”

举殿沉默了片刻。

中书左丞相李善长站了出来,道:“臣以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赈灾。”

“而赈灾的关键无非钱,粮两项。”

“所以,臣以为,第一,任命钦差,即刻赶赴灾区,主持赈灾工作,第二,立即降旨从灾区周边各省调运粮草,运往灾区,第三,从国库中拨款,抢修河堤,引导灾民重建家园。”

朱元璋点了点头。

听起来,李善长说的没有问题,而且也挺完善,但只要细细一想,其实没屁用。

赈灾需要钱粮,这谁不知道?

可是钱从哪里来?粮从哪里来?

不过李善长好歹也算是开了个头,所以朱元璋也就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问道:

“其他人有什么话说吗?”

“臣有话陈奏!”

户部尚书吕昶站了出来:“禀皇上,臣一收到消息,即刻去清点了国库的银子。”

“今年年初清点国库时,国库库银一共四百五十万两,年初北伐元廷,支出七十万两银子,缴获敌人珠宝银子合计二十万两,但基本用于犒赏三军,今年各省税收尚未开始,所以国库现有存银三百八十万两,压库银二百万两不能动,朝代亟待支出的各项银款一百万两也不能动,除去这些,剩余的银子仅有八十万两。”

“按照臣以往的经验,如此大规模的天灾,赈灾银款至少一百五十万两以上,八十万两仅为一半之数,虽然能顶上一阵子,但这么一来,国库也将空空如也!”

吕昶的话,让朱元璋直皱眉头。

大明成立至今只有三年,建造都城的时候花费巨大,而且在这三年间,朝廷为了鼓励农耕,休养生息,减免了不少税负,所以,大明看似欣欣向荣,但朝廷国库实则是一个空壳子。

一个字,穷。

作为这个国家的家长,朱元璋的体会更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