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洪武之治(1 / 2)

朱元璋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

天下民心大悦。

元末之际,中原大地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瘟疫,以及连年战争,期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也大量减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长期处在水深火热,流离失所的过程中。

现在大明成立,宣告蒙元对中原大地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百姓对于新的大明王朝充满了期待。

特别是朱元璋是从土疙瘩里拱出来的泥腿子皇帝,在给百姓的诏书中,朱元璋不像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那样美化自己的身世,而是坦坦荡荡地承认自己淮左布衣的卑微出身,十分接地气,让百姓们顿觉倍感亲切。

而朱元璋也没有让百姓们失望。

面对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满路的凄凉局面,朱元果断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壁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每次有天灾,他都下令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在朱元璋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农业发展迅速,元末中原大地遍地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

至洪武三年。

经过三年的治理,朱元璋迅速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同时也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已经崩溃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偶尔还是会想起杨炎的理论,一个王朝在成立之初,一定是最具有活力的。

果然没有错。

他的休养生息之策并没有对百姓的生产生活干涉过多,但是民间的生产却是迅速的恢复,逐渐形成盛世之景。

杨炎难道真的找到了王朝兴亡的规律?他真的窥见了未来的一角?

随着经历了大明之初的经济复苏,朱元璋愈发了解了杨炎的那一套社会科学理论。

按照杨炎所说,每个王朝的立国之初,都是土地和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所以民生经济会快速复苏。

现在已经印证了这个点了。

那么杨炎还说,随着王朝的推进,阶级会逐渐固化,土地兼并问题会逐渐凸显,最终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王朝走向灭亡。

这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三百年。

难道说,他一手创立的大明朝,现在正欣欣向荣的大明朝,在不到三百年后就要灭亡了吗?

如今的大明愈是欣欣向荣,朱元璋就愈发的不甘心。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多次他在做梦的时候,都梦见了大明后期内忧外患,风雨交加的景象,每一次都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杨炎的学问,真是越思越恐。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他执意想要将杨炎带回应天府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想控制住杨炎。

不过杨炎消失了三年,倒也没有听说过他的任何消息。

有了当初他赠与的那一箱子财宝,不随意挥霍的话,也足够杨炎逍遥快活一辈子了,不过当初如果杨炎跟着他们一起回金陵,如今恐怕也能在京师有一官半职。

这一切都是杨炎自个的选择。

杨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客,只是朱元璋却难以忘记当初在太平府听到的那些学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