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莫非先生还有更好的法子?66(2 / 2)

事实上,历史上的南北榜大案也是这么解决的。

朱元璋和朱标也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法子,只是不知道杨炎为何还要叫住他们,两人耐住性子,继续听杨炎说下去。

杨炎道:“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分设南北两个考场,这同样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它的确能解决当前难题,但会不会还有隐患呢?”

还有隐患?

对于这个,朱元璋和朱标的确没有想过,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解决恩科取仕风波,哪里有心思去思考隐患?

朱标认真道:“请先生赐教!”

朱元璋也是聚精会神,他想要听一听究竟是什么样的隐患。

杨炎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分设南北考场,也便是划分设南北榜录取进士,这般将学子们分开来考,分开来录取,的确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南北方的差异。”

“但是分开考试,分开录取,是不是就已经意味着从录取的这一刻开始,已经默认的将南北方学子分成两派,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久而久之,便很容易在朝堂上形成严重的党争!”

党争?

当听到这两个词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睁大了眼睛。

说起党争,他们就不约而同的想起昨天李善长和刘基在朝堂上当堂你来我往,寸步不让的争论。

他们二人的争论,实际上也是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淮西党与浙东党的争斗。

李善长质疑以宋濂为首的考官,想要推他们出来背锅以平息事态。

而宋濂是浙东的大儒,刘基自然要维护。

“同榜而出的考生,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定然拉帮结派,互相扶持,以对抗另外一个考场出来的考生。”

“这样一来,日后朝堂的党争,将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最终难以收拾。”

听罢,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

事实上也是如此,自洪武年间南北分榜录取进士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以外,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

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

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

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便为党争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党争,控制好了,朝廷可以以此制衡朝中的大臣之间的关系。

但党争若是严重化了,那将会给朝廷的统治带来莫大的危机,遗患无穷。

晚唐党争,北宋党争,都是很好的例子。

朱元璋当然知道党争的危害。

现如今朝堂上已经隐隐有这样的趋势,不过他有信心能够控制得住,甚至利用他们互相限制,但是他的后世子孙有没有这样的手腕,他就不敢保证了。

朱元璋一直想的一件事就是为后世子孙扫清障碍,让老朱家的大明永远传承下去。

现在听到杨炎这么一分析,他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南北榜这个方法了。

而朱标却是皱眉道:

“可是现在取仕风波,已经是朝野震动,流言纷飞,若不能及时解决,必将酿成一场大祸。”“分设南北考场,分榜录取,便可以迅速平息风波,以我所见,解决当下的风波更为重要,至于日后的党争,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朱标说着说着,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惊讶的看向杨炎,道:“莫非先生还有更好的法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