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筠玉 4(2 / 2)

但她写文向来是考究党,对于建筑、食物、服饰她的细节描写都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但仅仅是考究这些表面外在的东西,也不配称为考究党,她对于每个历史人物生平以及所作诗歌乃至于对当时朝廷朝政的看法,对文学的看法,能了解的她都是尽可能去了解的,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她不会让她的人物说出做出不符合他本身的话和行为。

甚至有个别读者评论她是在用写论文的心态写小说,这也是为什么她尽管更新慢,但仍然读者众多的原因。

翻开从林野手里借过的《苏东坡全集》第三四册,正当她打算查看苏东坡的文论时,却发现书页中夹着一张纸,她打开一看,便知是前面那个有点高冷的男生的,因为字迹仍然是新的。

正当她准备起身时,却正好看到里面的内容

“苏轼对文章有两句语义矛盾论述,一句是‘辞达而已’,说的是文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可以了;另一句是‘不文不远’,意思是文采不好,不能传得久远。这两句话是否自相矛盾?其实不然.......”

这是他写的笔记?

原来之前自己觉得矛盾的“辞达而已”和“不文不远

”是这样解释的啊,感觉他呆呆的,居然还有这样的才学。我本来就对苏轼的文论不了解,对他的诗歌也只是了解,这样要写出苏轼和女主角那种慷慨激昂的辩论和之后苏轼知音难求的感叹恐怕写得极为悬浮。

想到这,她暗自点头,站起身,走到林野身旁。

“还要借哪册吗?”

“额,不是,唔,这是你的笔记吗,还给你。”

“好的,谢谢,麻烦了。”

林野看着迟迟不离去的少女,疑惑地看着她。

“啊,是这样的同学,我对苏轼这个人很感兴趣,我看你对他的文论和诗词挺有研究的,方便向你讨教下吗?”

林野闻到身旁飘过来淡淡的清香,像是雨后松叶林的味道,多年没跟异性接触的他,有些不知所措。

......

刚刚是不是答应的太快了?还好她没什么异样,不然就尴尬得扣地板了。和齐筠玉坐在一起的林野心想。

林野不知道的是,齐筠玉心里也是一阵异样的情绪,家教甚严的她几乎很少跟男生有这么近的接触,即便是离开家里上了大学,她也还是不太会跟异性打交道。

她强压下心头的异样情绪,问到

“......这里这句不太像是他......绮丽多过豪迈......”

“其实诗无定势,而人有定分。苏东坡的“豪迈”,始终有一种“作”的痕迹在。当然我这里的“作”不是贬义,而是说他的豪情万丈,有时候是强为之,是不得不为,面对困苦的人生,东坡不仅是一个狂放豪迈的人,他同样也是细腻的人。

不然怎么写得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情难自禁的悼亡词。他的性情天分,其实最适合七律这种富于平衡感的体裁,在稳固的结构里,他可以专注于摸索词语的纹路、音节的榫卯、意象的搭配、典故的虚实。他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才气,气象开阔,说是独步宋代亦不为过。

而他竟不满足于此,你看《东坡集》,东坡用力最深的,是词。词,最要紧有一股气贯注全篇,而非求局部的精美。如果说七律是在坚实的梁柱间作精巧的闪转腾挪,那么词就是冯虚御风,往茫茫天地间飞去,气一衰竭便要半空跌落。

东坡则似以病鹤之躯而作鲲鹏之徙,而他着意于此,竟写出不少佳作,全靠他惊人的才力撑住,近乎一种意志的燃烧。这种写法简直有点折寿。”

两人交流起来后,原先有些尴尬的气氛很快消失殆尽,齐筠玉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此刻居然像她书中的某段情节一般,男女主角一个问一个答,好像老友却又不是,一问一答间有些话语如同清泉叮咚,流淌过两人心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