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投稿 5(1 / 2)

当天夜里,回到宿舍的齐筠玉整理好今天和林野的讨论,梳理好文字将它融入到新的章节里。

一边整理一边回想和林野讨论时的画面。

林野学长好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文学系直系学长的,哎呀当时忘记问了。

她掏出手机,手机界面停留在今天下午加林野微信时的对话框,线下两个人好像都不好意思问对方的姓名,反而是微信上方便。

“大三,林野”

“学长您好,我是大二文学系的齐筠玉,谢谢您的指导”

他发的文字跟他人一样,有些高冷,大三,又不说自己是什么学院的,真是有点讨厌啊。

林野不知道的有人在宿舍里正对他的“高冷”颇有怨言,否则他必定大呼冤枉,他真的只是社恐而已,哪里是什么高冷。

而此时令林野烦恼的是,《竹峰寺》写好了,该给哪家杂志投稿呢。

本来他的想法是给《芙蓉》投稿的,自己新人时期的稿都是《芙蓉》收的,《芙蓉》作为名刊之一,却无高傲之意,向来给予青年作家极大的关注,以过往经验来看是新兴作家斩露头角的好机会。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责编的内投邮箱。

但事到临头他却有些犹豫起来,一是《芙蓉》的调性,更为注重现实主义的作品,《竹峰寺》说不上是现实主义,实际上杂志的调性是很重要的,历史上很多名著都有过被拒稿的情形,大部分时候就是和他们所投稿的杂志社一贯的风格调性有关,考虑到这个《竹峰寺》还是有被拒稿的可能。

二是《芙蓉》虽是名刊之一,但是还有更高层次的《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四大名刊,以《竹峰寺》的品质,登上四大完全不是问题,问题是要符合风格调性,以及最好有内投方式的。

很多新人不清楚,内投是什么以及内投的效果,其实内投说白了就是有编辑的私人收稿邮箱,通常由于公用邮箱投稿量巨大,且多是新人新作品质泥沙俱下,难以保证。

所以编辑更愿意从内投的邮箱里找合适刊登的作品,主要是一般有内投邮箱的,大部分都是熟悉的作者,品质更有保障,而即使有部分新人作品,但是能找到内投的方式,说明相对也是更接近这个圈子的,文学素养一般多少不会差。

不过说得好像很轻松,其实林野也只有《收获》和《当代》两个编辑的内投邮箱,没办法,没天赋的作家,十年如一日的写作,也只登上过一次《收获》和两次《当代》。

而且林野现在还得确认一事情,那就是认识的编辑是否还在这个世界,这多少有点地狱笑话了。

经过一番搜索确认,两个人都还在,林野想了想,还是决定投《收获》,毕竟这可是《收获》啊

如果让全国的青年作家做个梦,四大名刊里随便选,那么林野相信一半以上都会选择《收获》。

是的,这就是《收获》在文学界几十年下来积累的地位,《收获》是巴金先生创办的,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资历最老一辈作家,像老舍、冯骥才、王蒙,后来的中生代文坛大家,余华、苏童、贾平凹、王安忆、王朔、格非、路内、莫言、迟子建、史铁生、韩少功,再到后来的青年作家双雪涛、阿乙、班宇、林棹、叶昕昀......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