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地理,要将地球打包装进大脑里 59(1 / 1)

蔚晓蓝坚信,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丰富且多维度的了解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也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的认识。蔚晓蓝选择地理更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蔚晓蓝结合他的学习方法,总结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是理解地理的一些概念,因为为了构建地理学术系统,地理学家们学术性的“创造”了很多涉及地理学科以及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如果不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就无法打好地理学的基础,就会在理解地理知识时出现困惑,从而无法连贯性的掌握地理学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其次是阅读地图,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得力助手,我们要牢牢把地图装在脑海里,培养好自己的“图形转换“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会使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种类繁多,学会阅读不同种类型的地图对学好地理知识非常重要,这些地图主要包括世界地图、区域性的地图、以及各种气候类型的地形图等,我们的地理考试大都是跟各种图联系密切的,考试中有时会给出已知图,让我们通过已给出的信息推断出隐藏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要掌握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如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或是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或是给出的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柱状图等,或是剖面图转换成平面图。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延展思维,比如在学等高线图时,我们可以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找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信息进行延伸扩展。

再次是夯实地理基础,牢牢记住各种大洋、大河、大山的名称以及重要的国家和城市,还有工业部门、特产以及相关农作物名称等,还有就是相关的地理数据要多看和熟记。同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比如书本提到的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的辨别等等。学习地理原理也非常重要,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气候形成等现象背后的原理。 比如学习地中海气候就要结合西风、副高压等,分析它的形成原因,把握它的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气候特点就会影响地中海的园林业。找准各个环境内在联系。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常常是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我们学习时,分析地理的有关问题时,要避免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需要从整体性、复杂性、内在联系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例如: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就会引起水蚀和风蚀,就会加剧水土的流失,引起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植被的恢复,这样一来,就可以抓住综合,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就是整体性、同一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比如地理有一道题是“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化城市?”分析这道题是不但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还要考虑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再比如为什么亚马逊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道题既要考虑纬度位置,也要考虑气压带、风向、大气环流,同时也要考虑地形结构、洋流等因素。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多角度、多层次从自然环境到经济环境全面考虑。这就是在学习还有复习时要注意构建知识脉络,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注意章节与章节之间、人文与自然之间、区域与洲际之间构建的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

最后,我们学习地理要结合日常生活去学,边理解边记忆,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实地考察,例如参观自然地理景观、地理博物馆等,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观看地理纪录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保持对地理的兴趣,既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