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重温旧案51(2 / 2)

“后来你是怎么报案的呢?”

“我下了楼,在墙壁上磨断了电线,然后也不知怎么的,走到了外婆家里,我吓得都说不出话了,就一直拉着外婆往我家走,最后是外婆报的警。”

李辉的回答,与档案中记录的一模一样。

看来,他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信息了。

“谢谢你,李辉,如果想起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欢迎随时跟我联系。”

“好的。”李辉轻声地说,怯生生做了一个“再见”的手势。

两名目击者都询问过了,周正感觉,这更像是一起入室盗窃杀人案。

凶手是马六甲附近人士,应该是累犯,所以下手狠毒。当年在犯案后,就流窜到外地,所以排查的时候,并没有抓到他们。

星期二,周正和林峰两人坐上了去马六甲的高铁。

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周正仍然在翻看着案子的档案的复印件。

案发地是在死者李华的家中,由两栋楼构成:1栋5层楼,1栋2层楼,占地上千平方米。

14年前的2002年,在那个时代,这绝对算是“别墅”了,是当地最豪华的房子。

这么好的房子,会被很多人盯上。

档案记载,李华的家对面,当时有一栋在建的楼房。

经过事后勘查,在这个在建工地中,发现有一哥房间里铺着两堆稻草,发现有人躺过的痕迹。

按照当时的记录,根据在建房的施工工人描述,工人都有工棚住,他们是不会在没水没电的在建房内歇脚的。

所以当时专案组就有个大胆的推测——这就是凶手蹲点的地方,他们观察李华家庭情况,伺机入室实施犯罪。

周正觉得,这个推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案发前几天,凶手应该提前在这里住过,同时用望远镜进行踩点。

同时,这就更加证明了不是熟人作案,因为熟人不需要用这么麻烦的方式去勘查。

根据现场的复原图,如果从户外进入位于2楼主人的卧室行凶,一定要通过3道门。

第一道,是2楼的伸缩铁门;

第二道,是客厅的大门;

第三道,是卧室木门。

可痕检明明显示,所有的门窗都完好,凶手和平进入屋内。

通常在自己家中,卧室木门是不上锁的,可以忽略掉,但伸缩大门和客厅大门,凶手又是如何畅通无阻的呢?

这个疑点,在周正这里同样也没有找到答案。

接下来翻到的几页笔录,就是按照苟局的侦查思路,进行的排查。

当年,按照报复杀人的动机,苟队组织对受害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摸排。

他认为,只有熟人,而且能接触到李华夫妇,偷偷把钥匙拿到配的,才可能是凶手。

而作案后,凶手因为怕被认出来,所以顺手拿走不多的钱财,借以掩人耳目。

按照这个推测,作案动机就只有两个可能性:情杀,或者仇杀。

根据多方走访,李华、黄林芬夫妇感情非常好,没有任何出轨的迹象。

所以,情杀的可能性在第一时间被排除。

剩下的,就是仇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