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流民再起26(1 / 1)

近两年来,民间灾难不断,先有旱灾,又遇水灾,南北直隶、湖广、山东、湖南等地皆被这些灾民扰的民不聊生。男女老幼皆饥饿无食,栖止无所啼号之声接于闾巷,饥民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纷纷逃往荆襄,使得荆襄流民有数百万之众。山东博兴知县陈文伟得知此情形,便向宪宗上了一道《抚安流民疏》,疏上写着:荆襄流民非外来入侵之敌,现在却严兵固域,劳民费财仿若外敌入侵一般,此非长久之计。然长久之法实为加强对流民管理,着重国家经济秩序。臣有一法,望陛下夺之。臣建议朝廷选派才能卓越的知县和县丞去流民聚集之地赴任,对这些地方的赋税徭役需减免一些,使流民心生向往。随后陛下可以兵威震之,让官兵进入流民区域畅通。进一里则平一里地的道途,遇一村则定一村的户籍,划定各户的地界,使流民有自己的土地,而土地也有自己的主人。如此一来,外来流民见地有主便不会在此聚集。同时设卫防御,则流民之非心以格,而守备官军可撤。若不依此法,则流民聚集之地永无宁日。

宪宗接到奏章后,心想道你这是在教朕怎么做事,不予理会只是在奏章上用朱批写了“知之”,户部见宪宗没将此奏章放在心上,也不做处理。然而没过两日宪宗便收到来自巡抚杨璇的奏章,奏章上称:房县一带流贼千万为群,竖黄旗、劫狱囚、敌官军,非朝廷大军讨伐不可灭。宪宗见此奏章开始重视起来,先前有石龙和刘通作乱,现在又有贼人聚集,便派人前去平乱。

宪宗任命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领总督一职,总揽河南、湖广、荆襄军务,并会同湖广总兵李震对荆襄流民镇压。

此时的李原和王彪在荆襄一带竖起黄旗,自封‘太平王’,并设立总兵、先锋等官职。附近流民得知后,纷纷加入李原麾下,李原将这些流民设为军屯,共计一千一百余屯,手中握有数百万军民。李原对王彪说道:“若是国师还在此处,看到你我弟兄如今的场景也会觉得欣慰的吧。”王彪说道:“若是当初国师有这百万雄兵,何惧那皇帝老儿,早就攻破京都活捉狗皇帝了。”

这些年李原和王彪一直韬光养晦,好几次听闻有人起义被官军镇压感到惋惜,如今天灾不断,正是起义的良机于是竖起黄旗,想不到组建起百万大军。回想先前起义李原不禁感慨道:“原来国师早就算到了会有今日,咱今日定杀往京城,灭朱氏满门,以后咱当了皇帝,咱就让你当最大的王。”王彪说道:“弟听闻那皇帝派兵前来围剿咱,可笑只有二十五万,如何比得上咱们的百万雄师。兄长只管放心,弟定将那二十五万官兵的头颅全部砍下,供兄长取乐。”

此时项忠已经来到了荆襄,见荆襄流民以后,项忠心生厌恶,随手斩杀了一些。此次项忠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前来,并没有任何的太监前来督战,是非功过皆由项忠一人说了算。项忠知道此次出征,宪宗不遣任何太监前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放手的做事,便命各级将士无论是流民还是本地居民,全部迁出荆襄,凡有不从者格杀勿论。就这样无数无辜的百姓受到了牵连,这些官兵将百姓的尸首或丢在湖中,或埋于地下更有甚者用这些无辜的百姓全部集中在山谷之中就地掩杀,填平山谷。

这些无辜的百姓中不乏在朝中当差的,这些人的家属得知此事便将项忠的恶行禀告给宪宗,宪宗却认为这是有人在中伤项忠,将这些告状之人一一获罪。只因宪宗收到项忠的捷报,称才荆襄之百姓苦流贼久矣,今得见朝廷官兵为之做主,纷纷庆贺并附上万民书称赞宪宗功德。进入荆襄不满十日,便有数十万的流民重归故里。此奏报更让宪宗坚信自己没有选错人,并对项忠多加赞赏令他再接再厉。

项忠受到宪宗的赞赏,做起事来便更加没有顾虑。仅一日就屠杀百姓十万之众,使得百姓纷纷潜逃,然而这些流亡的百姓更多的却是投奔了李原而去。李原每日都能接收数千流民,感到一阵惊奇,便向其中一个流民问道:“本王观你衣冠整齐不似逃难之人,何故投奔本王,你是不是贼军的细作,且如实招来本王还能饶你一命。”那百姓哪见过什么世面,被李原一吓便尿了裤子跪地向李原说道:“大王明鉴,小民原是这城中居民,世代都居住城中,奈何那狗官下令命全城百姓都迁出城外,小民的祖坟可都在这哪里愿意背井离乡,只见那官兵抓了小人的家人便活活打死,小民不得已答应迁离,途中得知大王欲为百姓讨公道,这才前来投奔大王。小民不是那贼兵的细作,还望大王明察。”

王彪听后便向李原道喜说道:“如今这群狗官倒行逆施,引得天怒人怨,现在那狗官就在城中,待弟点五万将士取了那狗官的性命。”李原担心有诈,对王彪说道:“敌情尚未明了,你先不要贸然出击,先派几名探子查探城中虚实,若情报无误咱今日就杀了那狗官。”王彪见李原谨慎,便亲自带了几名心腹前往城中查探。王彪在探查的路上发现尸骸遍地,所有城中居民皆是被迫迁离,等他到了城门便受到了士卒的驱赶,王彪见状便带着弟兄返回报信。

李原也觉得这是天赐良机,携带着逃亡百姓一同杀入城中。项忠并未料到这些反贼敢与自己正面交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败逃城外。项忠的副将按例将军报给项忠检阅,项忠发现副将写的是兵败逃亡,于是责令他将战报写成大捷,并将斩杀的百姓说成是贼军,并让宪宗放心三个月以内平定荆襄流民,让所有流民回归故土,荆襄百姓安居乐业。

宪宗见此军报果然大喜,在朝堂之上对项忠好一阵褒奖,万安也站出来拍马屁说道:“项总督之功皆在圣上,若不是圣上慧眼如炬,怎会有项总督今日之功。圣上知人善用,可比那汉高祖还要高明。”朝中一些官员也纷纷附和道:“圣上天威所至,贼军无望风披靡,此皆仰仗圣上的功劳。”宪宗不喜欢这些大臣说些虚的,便不搭理这些大臣,万安见今日站出来的人都有机会拉拢,便将这些人记在心上,日后登门拜访。

项忠在将奏报送出后将所有的将领聚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今日本督已为诸位请功,诸位也要拿出点功绩,传本督命令,令所有百姓悉数迁出,不从者就地斩杀将尸体投置水源中,并告诫百姓若不迁走他们将会患上瘟疫,到时候想走也走不成了。”众将士听闻此言皆是胆寒,军令如山又不敢不从,只是尽力迁走百姓,并将后果告知。百姓听闻便纷纷逃离,每到一城一县,当地居民皆视官兵如洪水猛兽。项忠此举使得荆襄城中空无一人,项忠开始了围剿计划。项忠命所有将士将人和动物尸首放置各处水源中,就连军中染病的将士也一并杀死丢入水中。恰逢阴雨时节,项忠带部队逃离此地。

李原得知水源被污染后,令所有将士百姓都将取来的水煮沸了再引用,不料屯中已有多人已经喝下带有瘟疫的水,并染上了瘟疫。李原和王彪皆束手无策,自古以来解决瘟疫的办法就是远走他乡,去一个没有瘟疫的地方避祸。经过商议后,李原和王彪不得已只得带上所有的流民远离荆襄,然而此举正中项忠下怀,只因先前项忠迁走所有居民,剩下的都是反贼,拦路设伏将所有流民和百姓就地斩杀。有些怕死的流民为了活命,告诉项忠李原的位置,项忠便让所有将士不得放过一人,然后自己带人亲自抓捕李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