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科举之路(1 / 1)

成化二年二月,冯府

冯忠举行家宴特请吴先生做客,感谢吴先生教导我和冯针儿,席间吴先生道:“现今县试临近,员外可让刘震前去,以他如今学识,区区秀才必为其掌中之物,日后中举也指日可待。”冯忠听后便叫来李管家拿来二十两白银,随后对吴先生道:“针儿和震儿近些时日来全仰仗先生教导,明日震儿参加县试,先生也可歇息一阵子了。老夫这点薄礼,还请先生笑纳,待日后震儿取得秀才功名,老夫另有厚礼相赠。”吴先生见状便对冯忠作揖道:“多谢员外。”

席间冯针儿将我带到后院对我抱怨道:“我听先生说你以后可能会中举,你可要记住我是你姐,日后你若中举在朝廷做官以后,你还是我弟,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记得写封信回来,我叫人去收拾他。”听到这里我心一暖,从小我便没了家,也不知父母模样,经过这大半年的相处才体会在这冯府才有家的感觉。随后便对冯针儿道:“针儿姐放心,若我做官以后有人欺负你,我就算丢了这官职也要为你讨回公道。”冯针儿笑着问道:“若是皇帝欺负了我呢,难不成你还能造反不成?”我一脸严肃的道:“若真有那天,我便集结匪寇造反也要为针儿姐讨回公道。”随后冯针儿便笑嘻嘻的吃饭去了。

宴席散后,冯忠便唤我去书房。当我进书房后,冯忠便对我说道:“震儿啊,咱是个粗人,深知功名的重要性,此番县试咱已经打过招呼了,只要你文章写得好,定会榜上有名,望你不要辜负咱的一片苦心。”我给冯忠斟了茶后回道:“父亲放心,子部经史孩儿已烂熟于心,此番的县试和后面的府试孩儿定不会给父亲丢脸。”冯忠欣慰笑道:“如此甚好,你且去歇息,咱已为你备下行李和书童,明日便可前往县衙应试。”

第二日,到了县衙后,发现那些县衙的官员见我如同见到自己的子侄般亲切,有几个官吏凑上来和我前来套近乎说道:“刘震,你可还记得我,上次在你家府上咱们见过呢,当时上高王也在,上高王还称你英雄出少年呢。”我连忙点头作揖回礼,心想这是考场其余的学子见我与考官如此亲近定会引人猜想,指不定会说我舞弊。随后我便对这些官吏道:“学生惶恐,能让大人铭记于心,此乃学生福分,只是考前与诸位大人走的太近难免会让其他学子觉得不公,故而学生请求大人将学生安置在显眼处,以打消其他学子疑虑。”为首的考官笑道:“冯员外好福气,能收得你做义子,那好,你便将座位挪到中间,本官亲自督考。”我随即感谢道:“多谢大人成全。”考场为内外两圈,原本我在近出口附近,想来是让这些考官照顾我,在我答不上来时给予方便,但是这样一旦遭人告发,会给自己和一众官员带来麻烦,所以自请入座内圈。

开始考试前,教官向考官作揖致敬,随后立于考官身后,集合为各地学子作保的廪生后,廪生向考官作揖,随后便站在考官身旁监视。待廪生确认所保之人身份后,便开始作答。我拿到四页考卷,两页稿纸,考卷上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这次的考题是从论语和大学中各取一题,作成八股文。看着题目感觉并不难,仅用一个时辰我便作答完毕。本欲提前交卷,又怕附近的学子日后说我舞弊,成绩作废,不得已只能在座上干等。实在无聊,便碾掉墨汁,开始数笔上有多少毫毛,不知过了几时,已有人交卷出场了,此时还没结束,待七八人交了试卷后,我才将试卷交上去。儒学署教官监试看我交卷后,便对我点点头,这时我就知道,这次考试已经通过,随后收拾笔墨出考场。此时书童已在马车边等我,随即问道:“少爷,此番考试可有难度。”我笑着答道:“这种考试你也应付的来,待你空了,我也请父亲准许你参加考试。”书童笑了笑便牵马驾车,他们都知道,父亲是不可能让他们参加考试的,但又感念这两名书童在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许是我变得世故了,才会对他们这样说。随后又对他们道:“我在学习的时候,你们可以看我做的笔记,待日后我担保让你二人博取功名。”书童道完谢便驾车前往府中

三日后,县衙放榜,对此次县试的考生进行排名,我位列榜首,下人看榜后匆匆回到家里道喜,义父高兴,吩咐厨房家里所有人都要吃上肉,我也觉得高兴,并不是因为我能通过县试,而是全府上下皆因我而吃到肉。一番热闹过后,我便又开始温习功课,这段时间冯针儿并未与我一道学习,按义父的话说免得她耽误了我的学业。随后在四月份的府试,我以第五的成绩晋级院试。家里又是一阵热闹,而我却开始担忧起来。前两场考试总共没多少人,而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八月份的院试将汇集数百位饱读诗书的学子,而我又能否突出重围。从那以后,我便一日也没歇着,把卧室也搬入书房,饮食起居都在书房,就像与世隔绝一般,几个月都没见外人。

直至八月,我以儒童之名赴院试,待身份确认无误后,如往常一样开始考试,只不过院试有分两场,学政为主考官。第一场是正试,考的两文一诗,第一场考试游刃有余。第二场为覆试,为一文一诗,第二场颇有些难度,幸而曾经师父教导过此类题目,故而在我看来这生员资格已为我囊中之物。考完回府后,我便开始睡觉,这一觉就睡了一天两夜。醒来时早已饿极,义父怕其余人打扰我休息,便吩咐他们不可将我叫醒。待我醒后,冯针儿便过来找我,说自我回来以后就想问我考的如何,我心想道整个府上也就她敢直截了当的问我了,其他人皆怕我期望过高受不了打击。我对冯针儿说道:“此次有些棘手,不过应该能考上秀才,你可得替我瞒着父亲,待四日后放榜,自会有结果。”冯针儿道:“若你能考上秀才,我让爹爹包下城中酒楼,让十里八乡的街坊都来沾沾的你喜气。爹爹花钱捐了一个员外,而你考上秀才,为我们家光耀门楣,你就是我们家的大功臣。”我笑道:“针儿姐,此话言之过早,待日后高中了再说吧。”

四日后,家里的小厮和我那两个书童迫不及待的前往府衙看榜,最终在甲榜第八名看到了我的名字,书童骑快马回来给义父报喜,义父一高兴便赏了他们十两银子。随后吩咐管家,每人都可去账房领五两白银。当我得知排名后,便长叹一口气,只有我知道我的科举之路才刚刚开始。义父高兴之下,在府上大宴三日,附近乡邻皆可前来道喜,无需携带任何礼品。

三日过后,府上来了一名贵客,便是宁王朱奠培。宁王带着长子朱觐钧前来祝贺,朱觐钧我见过就是上高王。义父带我引荐宁王,我行礼后,宁王便对着我说道后生可畏四个字,随后询问义父我是否婚配,义父像是明白了什么说道:“震儿年岁尚小,一心只想考取功名,故而尚未婚配。”宁王笑道:“待他中了举人,本王便做主与他说一门亲事,不知冯员外意下如何。”义父跪地谢道:“多谢王爷抬举,震儿若能考取举人,全赖王爷赐福。”我在一旁听了也跪下道谢,因为我知道,宁王如果发话了,到时候我科举路上便没了障碍,就算我的试卷略逊一筹,也会有人把我捧上举人,于是对宁王重重的磕了几个头。

随后宁王又道:“吾儿王妃早逝,并未留下孙子,本王听闻冯员外育有一女,特来替冯员外说媒,让你女儿嫁入王府享福可好?”义父一听一阵大喜,随后道:“针儿尚且年幼,怕...”宁王随即摆手道:“不急,待这小子中了举便把他们的婚事一并办了。”义父连忙道谢,随后宁王寒暄几句以后带着上高王走了。随着宁王远去,我预感到冯府要变天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