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奇袭大昌(1 / 1)

“既如此,便只有请二位将军称王,亲自举起反明义旗。前往湖广交界处暗中吸纳流民,蛰伏三五载,拿下湖广后定能与明廷一战,此乃下策。”石龙道

李原与王彪皆以为不妥,随后李原道:“现今汉王尚存,若我等此刻称王,不需多时,不知这天下几人称王。若官兵来犯,则我等陷入内忧外患之绝境,此事休要再提。”

李原与王彪商议后,认为上策可行,遂行石龙之策。点兵一千,换上流民服饰,星夜前往夔州府大昌县。连夜山路让李原略显疲惫,到大昌县外后,石龙示意李原先安排十余人了解城内结构,最好打听出所有官府衙门地址以及人员构造。随后又安排三十余人混入城中接应,以免动静太大惊扰到了衙门。然而大昌县常年并无战事,故而守备人员以及差役并未满编。而百姓好客,民风淳朴对外来流民并不设防,城中之事皆一一告知。石龙听完探子消息后略感诧异,大昌并非战略要地,无四通八达水路,无千里良田,更没有闻名于世的特产,却常有商队往来。故而料定此城中定有朝廷不知的财宝,用商队做幌子以便送些物品出去。

石龙将这一猜想与李原说后,反倒不着急,过了两日,探听到近期将有商队前来。然后遣人沿途探听商队下落,并设法混入商队同行,又让一些人去寻树根及不常见的山货。李原不解道:“国师遣人入商队倒也可行,不知取树根和山货有何用?”石龙道:“此城中表面上百姓安居乐业,实则大多人衣不蔽体,而我等前些时派进城的弟兄皆无故被逐。我料定,此城县令定不寻常,此时我等强行入城,必遭驱逐,不若待商队靠近,留其首领,而后胁迫其领我等入城。至于树根那些,便称是些名贵山参,献于府衙。一旦潜入府衙后立刻动手,若得手便以烟为号,届时将军见城中烟起后差人控制城门即可。”

李原对石龙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在他们的队伍中,只有石龙属于算无遗策的类型,然后安排手下分工行事。两日后,有探子来报,商队此行带来十数个箱子,对外宣称为瓷器布匹,并且一直大批人守护这些箱子,看车轮碾过的痕迹,不似寻常的货物。石龙听完后,心中有了盘算,随后对李原道:“今夜商队必会在高处扎营,我等将此处围住,突袭此商队,留些个活口,明日我等便可拿下这大昌县。”

当晚,李原让王洪带200人从商队后山拦截,自己带800人从正面进行包抄,这商队的护卫倒也机警,奈何寡不敌众,护卫被尽数截杀。李原命人撬开箱子,随后只见整箱的银两满满当当的排列在箱子里,随后扫视了众人贪婪的目光后对众人说道:“今夜回据点后,本将军当着众将士的面,点清这些银钱,与众将士共分。”原本所需一个时辰的路,仅用半个时辰就走完了,刚到据点,石龙就到:“听闻将军今日截获一批银钱,又将与将士共分,可有此事?”李原皱眉问道:“确有此事,不知国师以为有何不妥。”石龙道:“今日我等虽劫了些钱银,但我等志在大昌府,岂能因这些银钱而乱了方寸,此银钱劝将军拿出两箱来份与众将士,其余的待明日事成后再论功行赏,不知将军以为是否妥当。”

李原思忖片刻后便对石龙道:“若不是国师提醒,本将还以为是在那山间快活的山大王了,一切就依国师所言。”随后给每人发了2两银子,并叮嘱道明日若能成事,都可得10两白银。白银在这些穷人眼中皆为稀罕物,有的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完整的白银,便皆请战,肯为那夺城先锋。另一边,石龙从带回来的人口中了解到,知州大人一直在私募甲胄,贩于两广之间。此次前来收甲胄,就是得知州授意。石龙顿时有了破城之计,对李原道:“且遣将士取些木材、火油,装进木箱里面,明日派十余名将士随我入城,将军可乘机夺了城东,放我军入城待城中烟起,关上城门。”

寅时五刻,待城钟敲响后,厚重的城门发出沉闷的声音。石龙走在前面,拿着通关路引,随后叫上城头的差役,向每人手上都塞了几锭银子,并打开装有树根的箱子,称每人皆可取2支山参,待士兵围过来后石龙突然发难,这时李原配合石龙,将城头的士兵尽数斩杀。待李原换好士卒的服饰后,对石龙道:“国师到了县衙,待到午时若无法得手,我等前去接应国师,日后另做图谋。”石龙道谢后便向城中走去,石龙进城后并未直奔县衙,而是在附近找个小茶馆歇息。因为往常都是午时才至县衙去甲胄,今日更是急不得。待到巳时,石龙带领队伍前往县衙,县令以为像往常一样,此时石龙突然发难,擒住县令,让县衙众人不知所措,随后纵火烧掉木箱,李原见城中烟起,便关上城门,并迅速驰援石龙。不过午时,李原已控制整个大昌县衙,随即对士卒传令,在城东施粥三日。

此刻石龙知道,虽然名义上占领了大昌县,然而并未掌控此县城,故而在城中招募,凡愿意投军汉王麾下,可供其全家口粮,并每两月全家皆有一套衣服。过了几日,城中稍微稳定,因此县并无盛产之物,如此下去城中无法自给自足。此时石龙收到王彪来信,说已攻下巫山县城,按照石龙的安排,已经整顿好巫山,不过最后询问石龙,并不是长久在这两座县城治理,为何不抢了直接去下一座城池。

石龙想到如若此次对百姓像以往烧杀抢掠,那始终会被认为流寇,早晚必败,如若能在百姓口中博一个好名声,或许有朝一日能成为助力。随后给王彪写信道,本想稳定两处县衙后,共击夔州府。谁料李原把城内所有当官的人全杀了,随后石龙改了主意,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拿下夔州府。

广西桂林府,韩雍率16万大军总攻大藤峡,半月间徐徐逼近,一举拿下大藤峡。宪宗收到奏报,告与众大臣,众人听后无不拍手叫好。然宪宗认为此时不可再让韩雍前往荆襄抚流,然而又不知派何人前往,遂道:“今韩将军大破蛮夷,扬我国威,传旨封总兵官赵辅为武静伯,世袭罔替。封佥都御史韩雍为左副都御史,其子封为锦衣卫镇抚。念及御史操劳,荆襄抚流一事另作安排,诸将士皆可安心修养。”

随后宪宗接到来自夔州府的奏报,奏报称刘通、石龙等人聚众为寇,击杀官府要员,并劫掠附近粮仓。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劫掠的官银、粮食更是不计其数,并且这群流匪还藏有甲胄。宪宗听后怒火中烧,宪宗并不在乎流民的多少,被劫掠的有多少,在乎的是流匪藏有甲胄,这是他最不能忍的。没有甲胄,流民也只能是流民,至多成为匪患,一旦拥有甲胄以后,流民就被称为叛军,与王朝的将士有一战之力。下令命王恕率2万大军为先锋前往剿匪,并令韩御史率军前往夔州,将军士交由抚宁伯朱永指挥。凡斩杀贼酋刘通者,官进一级,赏银百两。生擒刘通者,官进三级,赏银五百两。

朝廷刚刚有此大胜,此时士气正旺,拿下流匪定当轻而易举。至少王恕和朱永是这样想的,他们感恩戴德,认为这是圣上送的功劳。然而,当王恕到襄阳府后才知道错的有多离谱,流民随处可见轻则打家劫舍,重则抢夺府衙,绝不是以往一般的流民。敌人身在暗处,每当他集结部队时,似乎总有人通风报信。正当头疼时,工部尚书白圭称有破流民之策,随后便请进府衙中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