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朝廷征粮36(1 / 1)

毛里孩见派出的人迟迟未归,便遣人打探那二人的下落。这不打探不要紧,一打探得知宁王不仅将这二人的首级献给了宪宗,就连自己送的十几箱礼品也一并献给了宪宗。毛里孩见宁王欲与自己撇清关系,随后将宁王的亲笔书信命人射上边境城头。守城军士见此书信,不敢私藏便将此书信寄往兵部,兵部尚书白圭见此书信后,想起先前宁王送进京的鞑靼人头,断定这封书信是毛里孩伪造的。随后白圭一想,毛里孩此举有意离间皇上和王爷的关系,必定是想出兵进犯大明。想到此处,白圭连夜给宪宗上疏称‘鞑靼贼心不死,今日离间我大明君臣关系,意图是我大明君臣离心离德,使其有机侵犯我大明疆土,臣以为当率十万兵马征讨鞑靼,以灭其贼心,使其不敢侵犯我大明。’

宪宗见到白圭的奏折后,毫不犹豫答应了白圭的请求,其原因是宪宗痛恨番邦,若不是番邦,不至于做了两次太子,还险些遭到皇叔毒手。只要是有人愿意带兵攻打鞑靼和瓦剌,皆全力支持,并以举国之力对抗番邦。

白圭得到圣命后,先是派遣吏部侍郎叶盛去边关巡视,随后自己率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叶盛得到命令,马不停蹄的赶往河套地区,谁料到此时的河套地区今非昔比,营中将士皆半数不到,与朝中得知的满编满员完全不相符。军纪涣散,毫无斗志若鞑靼引兵来犯,不消三日,河套等地便会尽归鞑靼所有。叶盛见此情形,一刻也不敢耽搁便写下奏折,以快马火速将此奏折交给宪宗。

宪宗见此奏折,大发雷霆叫来彭时说道:“叶盛在奏折称三边兵将皆却,边备不足,认为守城方为长策,不知卿以为如何?”彭时见了叶盛的奏折,跪在宪宗面前说到:“陛下,此皆臣之错也,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宪宗不好对彭时动怒说道:“你先起来,此事与你无关,你且说说朕该不该将白圭召回来,让他重新整顿边防。”

彭时见宪宗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便起身对宪宗说道:“谢陛下,白尚书已然离京,贸然将其召回必会使军心不稳,不如让白尚书先整顿边防,随后伺机征讨鞑靼。”宪宗说道:“朕亦有此意,不过如今让朕最头疼的莫过于粮草了。”随后宣户部尚书商辂进殿,商辂一早就得到宪宗召见,便一直在殿外候着,得到传召后便整理衣冠见驾。

待商辂行礼后,宪宗直接问道:“朕的十万大军不日便要征讨鞑靼,所需粮草卿可准备齐全?”商辂回答道:“陛下遣十万大军讨伐鞑靼,所需民夫五十万人,每日就六十万人的口粮就需要一万石粮草,现如今国库粮草加上先前抄没所得仅有九十五万石,加上锦衣卫指挥佥事还有五万石尚在途中,一起也不过百万石。”

宪宗算了算,大军到前线就需要花费近四十万石,这远远不够大军所需。随后便对商辂说道:“朕交你一个差使,提前征收河南、山西两地的赋税,并多预征一年,以充实军备,拟定一百二十万石吧。”商辂面露难色说道:“陛下,前些日子河南、山西两地上疏说两地灾情严重,请陛下减免减免赋税的折子被驳回去了,如今让他们不仅足额缴税,还要多缴一岁,如此一来这军粮怕很难筹齐。”宪宗说道:“那就暂时放下,等朕查证的人回来了再行商议。”

彭时和商辂出了文华殿,彭时将商辂拉到一旁说道:“商大人为何如此糊涂啊,陛下素来痛恨番邦,朝野皆知。如今因征讨鞑靼需要粮草,大人不可忤逆皇上啊,咱们做臣子的应该为君分忧才是。”商辂说道:“彭大人,本官自然知道皇上痛恨番邦,但是河南、山西两地的灾情严重,百姓都已经易子而食了,哪来的粮食交税啊,若是强征必会引得百姓暴乱而生反叛之心。”彭时说道:“大人可从其他各地征粮,以充河、山二府的赋税。”商辂拒绝道:“此为欺君,断然不可,就算本官变卖家产也不可做此欺君之事,彭大人无需多言。”

几日后,我将粮食尽数上交,随后宪宗命我第二日上朝复命。第二日早朝,我先向宪宗说明粮草的来处,宪宗只是对我口头上褒奖,后让兵科给事中梁璟陈明湖南、山西两地的灾情。梁璟说道:“臣此番前往湖南、山西两地发现这两处也是先有洪涝后有旱灾,田地颗粒无收,以致两地均有饥荒。百姓皆以草根、树皮为食,土地贫瘠之地还有人食土裹腹。至于年老体弱的百姓,便只有易子而食。”宪宗听完梁璟的话后说道:“大军已然开拔,岂有不战自退之理,如今粮草不济,顾不上许多了,征两岁之粮势在必行。”

我现在明白过来了,湖南和山西正在闹饥荒,军队在路上又不便撤军,只能硬着头皮征粮,此次若是能征到粮食,就是大功一件,若是征不到粮食就需承担战败的罪责。只见朝堂众人都低头不语,我扫视了一下周围,发现万安正看着我。一阵对视后,我看着万安点头向我示好,我误以为万安已有筹粮之策,自己不好开口,于是我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定可筹得粮草,以解我十万大军之困。”

朝廷众人正在为此事发愁,突然听说有人能解决粮草一事还不用花钱,便纷纷看向我,此时万安偷偷向我竖起手指,我更坚信他有此意随后说道:“礼部尚书万安大人曾有言,说自己有筹措粮草之策,只是万大人不善言辞,才让臣出面作保。若万大人到期交不出粮草,臣愿与万大人同罪。”宪宗一惊,心想道平时只会溜须拍马的万安竟然还有此大才,然后对万安说道:“万爱卿有何良策,速速与朕道来。”

万安本来想在朝廷浑水摸鱼,不料这浑水泼到了自己身上,心想如果不应就是欺君,如果应下此事自己也没办法办到。不得已说道:“臣确有一策,只是。。。”我见万安答不上来,心想:坏了,理解错了。为了不让万安难堪,我便抢先说道:“陛下,先前万大人对臣言,自己对河南、山西颇为了解,定能筹到两百万石粮食。”朝堂听完一阵哄笑,有人说道:“一个礼部尚书哪能还有此般能耐,溜须拍马之徒,何足道耳。”

宪宗听完此言转忧为喜看着万安说道:“万爱卿此话当真?若真如此,朕即刻封你为户部尚书,全权负责筹粮一事。”万安本不愿接下此事,待听到自己升任户部尚书之时,便马上说道:“陛下,臣能为朝廷出力,实乃臣子的福分,断然不敢蒙骗陛下。”

此时商辂黑着脸在一边看着,宪宗见状便对商辂说道:“爱卿先就任礼部尚书,日后另做安排。”商辂无奈,只得谢恩。下朝后,万安拉着我质问道:“族叔何故在朝堂上有那番言论,莫非族叔已有取粮之策?”我有些心虚的说道:“我以为你给我使眼色是想让我举荐你,不曾想是我会错意了,不过这筹粮一事,我确有良策在胸。”

万安一听说道:“如此便有劳族叔了。”我对万安说道:“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散布一些消息,你需要称意图卖官充粮,最好是在湖广两地将声势弄得大些,让朝中的这些大臣也知晓此事。”万安惊恐说道:“卖官乃是死罪,侄儿断然不敢啊。”我见他害怕,对他说道:“只需散播消息,并非实意卖官,只是需知晓哪些家里尚有余粮罢了。”万安得知卖官是诱饵,便按吩咐去办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