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但大秦显然没有那个济世安邦的时间。

  北有匈奴之患,内有六国余孽沸扬,加之这是有史以来初次治理这样广阔的疆域,百废待兴,各项制度都等待着这位始皇帝去重新洗牌。

  所有新事物的诞生都不免有破茧成蝶和凤凰涅槃的阵痛。浓缩起来不过是一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不过是六字短言“废分封,行郡县”。它们被书写在薄薄的史册中,凝练成简短的几行,但是这背后会有什么样的阻力,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

  轻飘飘的一个“急功近利”并不能完整地评价秦始皇的雷厉风行,要切身体会地站在那个万人之上的位置,才能理解他。

  在大秦最初一统江山的时候,想必举国上下每一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的——他们期盼的和平盛世终于要来到,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是那个时代所有人共同的期盼,他们已经经历了太久的乱世纷争了。

  起初秦民应该是幸福的——秦重律法,在最初的时候,和后来批评过于严苛的秦法不同,它客观公正,条例清晰,在一个皇权专制的国度,能有这样尚法的觉悟,是难能可贵的,更不用说秦国商鞅变法已经是战国七雄中的唯一一例。也许正是因此,所以七雄逐鹿中原,最终霸主之位落在了秦国。

  嬴政在亲政的十年内完成了这无数壮举,他任用贤才,不问出身,坚定不移地推行秦国的国策到自己的每一片疆域,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王国——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起起落落。

  他逐渐忘记了自我,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迷失了方向,开始寻仙问药,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和苛税使得人民生活回到了水深火热中,治下的秦民也是在这一时期内逐渐积攒不满,六国余孽伺机而动。】

  天音评判至此,嬴政也不禁身形摇晃。

  他对自己的丰功伟绩向来无比自信,多次出宫巡查,更是志得意满,满面春风。

  唯一让他觉得遗憾的是继承人们——长子扶苏尚不经世,观念守旧,仁义有余但不够杀伐果断;宠爱的幼子不用说了,怎么看都是个吉祥物的存在;剩下的诸位公子有点贤能但不多……

  除却诸公主,二十几个孩子,挑挑拣拣,竟没有一个人堪当此大任!

  原来……原来大秦的覆灭真的不只是因为继任者的无能,是朕做错了,是朕辜负了大秦的子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