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知县的社畜日常43(2 / 2)

议案将以淳安建德两个县为中心进行改稻为桑,附带周围七个县受灾土地,粗略估计大概为35万亩桑田,名义上高翰文为主,李青云、海瑞为辅。

实际上高翰文的作用还是蛮大的,他需要顶住各方压力,拦住浙江各个衙门伸出的手,保证粮米的充足供应。

改稻为桑的直接目的是每年增加二十万匹的丝绸,卖给西洋人,最极限的情况下,要增加三十万亩桑田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蚕丝。

为了不伤民,买田的粮不能少于三十石一亩,淳安建德加起来,数量也差不多够。

而沈一石不能之所以只能十石一亩田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究其原因,就是上上下下伸手的人太多了。

现在淳安和建德已经成为了内阁关注的重点,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这里,只要高翰文顶住了上面的压力,李青云和海瑞将改稻为桑平稳度过,那就是一项大大的功绩。

如此看来,谭纶说的话倒也没错。

月升日落,李青云揉了揉酸痛的腰。

酉时之后,县衙里的衙役,吏役打卡下班。

而工作了一天的李知县,又要接着工作了。

今天要加夜班,淳安建德两县的丝绸大户,乡绅土豪将会齐聚海天楼。

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参军谭纶,建德知县海瑞。

海天楼就在县衙旁边,远远望去,灯火通明,此时车马如流,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谭纶:“李玄卿,久违了。”

三人站在县衙门前,皆身穿袍服。

李青云作揖:“谭参军,刚峰兄,时候尚早,可要进去喝口清茶?”

谭纶:“倒也不必,我有事在身,说完便走。”

海瑞问道:“海天楼里可有人招待?”

“家父与田有禄在招待,这种场面他们比我更适合应对。”

海瑞眼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谭纶笑道:“李知县年少有为,为何还不成家娶亲?”

李青云:“早前家中经商,受了不少白眼,家中父母金银丝绸皆不敢穿戴,我立志为官,既为解生民之苦,也为光耀门楣,早有立誓,不得功名,不成家。”

“外放为官后,事情又一直没停过,所以还未有娶亲之念想。”

谭纶:“既然如此,那便不着急,改稻为桑事了,你与刚峰便有通天的前程,到了北京城,我领你与徐阁老见上一面。”

“北京城内多才女,届时也给你推荐一二。”

李青云立刻领略谭纶这番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成家娶亲都是父母操心的事,谭纶所言,表达的意思就是彻底认可李青云作为清流中的一员,联姻之后,就可以成为自己人了。

李青云心中不以为意,但还是礼貌应和。

海瑞打断两人:“国事要紧,儿女情长暂且搁置一边。”

他接着说道:“谭子理,你不是有话要交代吗?”

“是是是,”谭纶顺势转移了话题,表情郑重:“你们三人总领改稻为桑一事,我已经向徐阁老说明,胡部堂也是支持你们的,如此一来,从内阁到浙江,不会有人向你们使绊子。”

“但是,我需要你们像我保证,浙江必须安稳,不起动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