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我太想进步了64(2 / 2)

杨金水断然否定:“沈一石的家产不能充入国库,这是老祖宗的意思。”

“可以的杨公公,只要钱接着走宫里的账,就没有人会介意的。”

“你怎么敢如此揣测上意,胆大包天。”

“沈一石的家产照常充入国库,就是为了筹措军需,缓解国库亏空的问题,还有一件大事就是那五十万匹丝绸的订单。”

“这两件事加起来,我一家可能吃不下,但若抛去军需一事,五十万匹丝绸,完全可以直接以官府的名义吃下去,因为官府没办法经营这么大的丝绸作坊,一定会再找一个沈一石。”

“这五十万匹丝绸,我吃下了,无论其他事情结果如何,总不能让这件事落空。”

“我需要杨公公支持我,再说服赵贞吉,以后的账,就是我和皇上的账。”

说到这里,李青云心里有些紧张了,蓦然,他开始有些羡慕无欲则刚的海瑞。

改稻为桑那五十万匹丝绸就是一个投名状,这件事是基础,就看杨金水能不能信任自己,然后再说服皇上信任自己。

杨金水斟酌,粗略上看,李青云的提议并不能安皇上的心,因为他的小金库还是被转移出去了。

但实际上,嘉靖的旨意和私底下的意思本来就是互相违背的,为了保住小金库,嘉靖也顾不得这么多。

嘉靖也是觉得不会有人不识趣的较真。但一旦有人较真,皇帝也没了法子。

李青云的提议,是用权换钱,自己拿到浙江短时间内的经济大权,小金库以另外一种名义继续给嘉靖输血。

如果说定了,杨金水还真不怕李青云敢出尔反尔。

欺瞒君上,他的仕途,家族都会遭殃。

其他朝代都只能灭九族,唯有大明朝可以灭人十族。

“咱家信你有什么用,就凭你这轻飘飘的两张黄纸,老祖宗凭什么信你,你凭什么解决军需问题,丝绸的事固然重要,可眼下火烧眉毛的事是军需。”

“那就从军需一事开始,圣旨里对浙江的其他涉及贪墨的官员也是要查办的。既然要查,那就查的多多的,郑泌昌要出钱卖田,他们又怎么能不出点血保命”

杨金水直接否定:“不可,扰乱了浙江,影响胡宗宪抗倭,咱们就算给了金山一样多的银子,也活不下来。”

“那就退一步,只抓那些主要官员,特别是河道衙门,各分司诸道、像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这些明显参与进来的。”

杨金水:“李知县还是个知县,就想着做这般大事,你当真不怕得罪人。”

“这些人,我还真不怕,赵中丞不会阻拦我,内阁也不会多说。”

李青云拿出一张名单,上面写着几十个名字和职位。

墨迹尚新,一看就是刚写好不久的。

找这些官员的晦气,完全是顺势而为之事。

旁人不知道,李青云知道吕芳还有另一层不可与外人说的命令交代给杨金水。

那就是倒严。

或者说提前为倒严造势。

名单中,都是衙门油水丰厚的严党中人。

“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