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北余声 766(2 / 2)

辽朝,寄出一份措辞严厉的国书给宋朝,宋夏乃兄弟之邦,实在不该如此兵戎相见,边境生灵涂炭。这份国书并未得到宋廷的回应,官家赵煦和政事堂首相章惇都将信件弃置不顾。在对外用兵上,赵煦和章惇出奇一致的强硬。

辽朝派出使节团,以翰林院皇族耶律大石为使臣,南下宋廷尝试调解宋夏纷争。这个任命在辽国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辽国应西夏的要求有过一份极其强硬的国书发给宋朝,在辽国眼中,这事已算有所回应。至于宋朝如何决策,这实在不是现在辽朝能管得了的,调解要落到实处,辽国就得有大军集结形成威胁,辽朝官方主流不认为现在需要做这种激烈的举动,夏国是战败出于劣势,但远不到灭国时候,宋夏再多打几场对辽并无坏处,集结大军是需要钱的,何必多这事。

耶律大石也认为辽宋现在不应其纷争,但耶律大石和其他大臣最大区别在于他不认为辽国对宋有优势,所以他不希望西夏削弱,他需要西夏在旁边牵制宋朝。

耶律大石南下开封,带着自己的大女儿耶律南仙,要南仙与夏主李乾顺沟通,希望她一定程度代表夏国,耶律大石很想三方取得一定的平静。在耶律大石眼中,辽朝这些年来一样积重难返,需要一个稳定环境重振契丹一族。

……

ps:这篇最后留点时间写一下小编的一些想法。

西北这一篇章到这里完结,比较短,不是在于西北宋夏之争没事,而是写着写着,小编觉得把两次平夏城之战拆开来写。中间西夏修整的这一年目光转回开封,把几件大事描述一下。关于孟皇后、关于新旧两党。

后面这篇章想法非常多,现在靠积稿撑着,不知道稿件够不够,因为后面这篇非常重要,承上启下,关乎杨元奇的整个心态的转变。这个篇章与原来想法差别太多,几个小时才能写出一章来,还更加生涩,就是很多事情并未想清楚。

苏轼、范纯仁和苏颂等人的离朝,杨元奇已经有心离开开封,孟皇后历史上第一次废后会出现(孟皇后三次回来,最后一次应该说是她拯救了宋朝,还是因为她的不争不抢,赵构接替政权才会如此顺利。)。

开封的几件大事会直接导致杨元奇更是对宋少了牵挂,一个是孟婵皇后被废,一个是新党兴起的一场大狱。至于将来孟婵要不要回来还没想好,是现在就随杨元奇离去还是再下一次。

另外,南宋中兴四将的其他三个会陆陆续续出现,至于岳飞岳爷爷要不要提早出来玩泥巴还没想好。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很好出场,刘光世就是刘延庆的儿子,刘国光的弟弟,前面两个书中有过出场,张俊会种朴军中出现,也该是他出世的时候,韩世忠再稍微晚点点。本书中更重要的是吴阶兄弟,他守的蜀中会与主角将来更多互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