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北余声 766(1 / 2)

丁忧期满的潘易岭以中卫大夫(从五品)知定边州,兼定边团练使。潘易岭这个任职有推恩之意,潘易岭去职时候是正六品职位,他的离开是因为丁忧,但也有关于茶马司奏折一事。

潘易岭论茶马司的奏折在新党看来是理念相符的,中枢现在关于茶马司的一些改革其实正在推进,主持这事的是户部尚书蔡京,章惇最初的是想以潘易岭为户部郎中,参与这件事,赵煦也有这个倾向。

户部尚书蔡京强烈反对,他认为潘易岭的奏折过于保守,茶马司的改革是市易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户部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潘易岭的到来反而会拖慢这种进程。

潘易岭被认为是苏轼的学生,和苏系很多人私交密切,这是一个事实。作为中级官员,元佑进士的潘易岭并未涉入党争,也还轮不到他。户部郎中为正六品,但在中枢且权柄极重,新党回朝的人都得安排,这个任职最终没能通过。

潘易岭知定边,两家姻亲前后任职定边,这还是令人侧目,这个任职得到章楶和孟元等人的推动,谁都不想定边军力削弱一些后出事,以潘易岭接职杨兴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

西夏在平夏城的大败,让整个西夏出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西夏嵬名阿埋和妹勒退兵期间,熙河路和鄜延路均有斩获。

鄜延路大将张蕴就把宥州洪州又犁了一遍,西夏东路支点夏州也全线收缩,担心宋军信心爆棚北上。熙河路三万大军做出前出态势,西夏天都山的党项部落根本不敢久留,驱使牛羊远徙。

西夏梁太后向辽朝请援,希望辽国作为上国调解双方战争。这个时候梁太后有种切骨的痛,嵬名阿埋攻平夏城曾请援兴庆府,她犹豫不决失了先机,平夏城的存在让天都山不再安全,这里是西夏党项族龙兴之地,天都山有西夏当年起家的草场。

宋夏这场战争是宋这十多年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作战,宋军基本上做到了陕西各路协调参战。战事初期,各路精锐尊枢密院令集中鄜延路平夏城,战事后期,各路根据前方边帅章楶的指导要求,领兵北进,极大削弱了夏国边境力量。

梁氏集团倒台后的几个汉族家族就因为这场战役,举族投降宋朝。梁乞埔全族被诛,小梁太后赢下这场权利之争,作为梁氏这个集体,实力却受损严重,这也使梁太后更需要李乾顺这个儿子,西夏的兀卒,汉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至少兵权方面几乎被剥夺殆尽。平夏城之败,让西夏几个本有异心的汉族家族直接内附。

平夏城的筑成,犹如一把利剑插入了西夏腹心之地,当年西夏李元昊好水川大捷的成果被毁之大半,大片的膏腴土地不再安全,近的天都山一带,远点兴庆府西平府均出于宋军直接兵锋之下。西夏西侧整个河西走廊也惶惶不可终日。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