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明镜 43(1 / 2)

听到这样的回答,曹操微微皱眉,似乎有些不满,却又没有当场发作。待得曹仁和夏侯渊二将各自领命去了,他才屏退了左右,悠然询问曹昂。

“子脩,你觉得为父做得对吗?”

幽暗的大帐中只余下这父子二人,曹昂仰起头看向自己的父亲,那并不算高大的身影在他眼中却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任谁也无法撼动分毫。

“父亲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给祖父报仇,乃是……天经地义。”

曹昂略微有些迟疑,但还是顺从地答道。

“不,你的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又何必说出这样的违心之言呢。”

“圣人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父亲这样做一点有您的道理,孩儿只需遵从教诲便是了。”

“迂腐!仅仅因为旁人的几句话,你就要去改变自己的信念吗?这样的性子,如何能成大事?”

曹操那冰冷的脸上浮现出几分愠怒,死死地盯着跪伏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曹昂,旋即又释然地恢复了平静,他长叹了一声。

“子脩啊,为父知道你是个仁善的孩子,这些年也读了不少的书,也学到了那些圣贤们倡导的仁、义、礼、信……这些固然很好,可是那些圣贤之书,可曾教过你应当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立足吗?”

曹昂低下头,沉吟了许久,回想起那些书本中的内容。

“修文德,来远人……吗?就像名震河北的袁本初那样?”

一声颇带着些轻蔑的冷笑,打断了他。

“若是那样的文德,不修也罢。我问你,这天下,究竟是天子之天下,士大夫之天下,还是天下人之天下?”

冰冷的目光穿过曹昂跪伏在地的身体,投向了远方……他仿佛再次看见了那些过去的事,和已经逝去的人。

圣贤啊……那些圣贤之书,他也曾通读过,那些慷慨激昂的忠义之言,他也曾坚信过。带着独属于少年人的一腔血勇,他也曾经怀揣着满腔不忿的怒火,憎恶过他所知的一切。

蝇营狗苟的官场,日薄西山的朝廷,针锋相对的外戚与宦官,飞扬跋扈的世家与豪强,就连这带给他显赫家世的太尉父亲与宦官祖父,也都足以令他引以为耻。

弱冠之年,他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开始踏上了仕途,随后辗转调任于朝内朝外,混迹于“名士”的圈子。用略带些偏激的方式履行着心中的正义,用畅快激昂的文字抒发着心中的不满。

“都是宦官专权,迫害仁人志士,才搞坏了朝廷。”在文人们这样的论调下,他愈发的对于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却忽略了正是他的太尉父亲与宦官祖父的权势一直在庇护着他。

年少轻狂的他,头脑里满是正义,就像他那群满脑子冠冕堂皇的名士朋友们一样。可是要想彻底融入这个圈子,他还要再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与他那被视为污点的家族划清界限。他要彻底诛除这些祸乱朝纲,逼反百姓的宦官。

可是,这行动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容易,失去了皇帝的宠信,那些为非作歹的阉人也不过是些肉体凡胎。即便他们的恶名远胜过所有的妖魔,在刀子划过身体时,他们也会流血,也会惊叫,也会死去。

没有想象中的宫变和激烈抵抗,这些刚刚谋害了大将军何进的阉人,在区区几百甲士面前便沦为了待宰的羔羊。像这样的屠杀,分明只需要交给一位手持着兵权的校尉,即可轻而易举地解决。可是那位愚不可及的外戚却质疑要请来西凉的虎豹豺狼,为了这等癣疥之疾不惜引狼入室,年轻的曹操还无法理解这无比荒谬的做法,只觉得是这位窃居高位的屠户,是被猪油给蒙了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