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回魂 36(1 / 2)

浴佛节的诸般典仪过后,街道上观礼的百姓都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只有达官贵人们的府邸中依旧灯火通明。为了报答降服河中水妖的恩德,下邳的国相大人在府中设下了宴席,亲自款待浮屠寺的得道高僧。

在郡国并行制下,笮融这个下邳国相的身份,虽然在位阶上与郡守持平,但实际上的辖区和权力要大得多。手握着广陵、下邳、彭城的漕运,他虽然明面上还受着陶谦的管辖,却隐隐已是一方诸侯。

“那水妖在淮河中横行多年,兴风作浪,阻隔漕运,致使所运钱粮损失无数。幸得方丈相助,以九镜塔镇压邪气,才保我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啊。”

菜品还未上齐,笮融便率先举杯,以茶代酒敬了在座的各位高僧。这位国相大人体形肥胖,生得慈眉善目,宽鼻阔口,大耳垂肩,为表诚心礼佛,也效法各位僧人披了一身袈裟,挂了一串念珠。瞧他这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全不似割据一方的大员,倒像是个活灵活现的大肚弥勒。

“国相大人宅心仁厚,诚心礼佛敬佛,故能消灾解厄,逢凶化吉,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出言者,正是白天领头分发佛水的老方丈,慧圆大师。他双手合十,施礼谢过了国相大人了好意,随即将那杯中略带辛辣的“茶水”一饮而尽。于是其他几位长老也纷纷附和。能坐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德高望重之人,其他操劳的僧众们则是在外面院落中围坐了上百桌。如此大的排场,方能展现出笮融礼佛的诚意。

茶过三巡,侍者端上来的却不是全素的斋饭,而是一只只香喷喷的烤鸡。还未待众僧开口,笮融便已面带愠怒地斥责起这“不懂事”的下人。

“本相宴请诸位高僧,你却端来这些肉食,到底是何居心?”

“回禀国相大人,此皆为‘三净肉’,食之并不违清规戒律。”

听到那侍者如此回复,笮融恼怒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些,随即便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在座的众位僧人。

“国相大人,三净之言,乃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如今大人宴请我等,此物虽非我等所杀,却为我等而死,故贫僧实在不忍食之,在此谢过国相大人好意了……”

慧圆大师闭上双眼,面露不忍之色,说话时一双低垂的长眉毛微微颤动。

“非也,非也,此物借为信徒进献而来,乃是被狐狸咬死的,非为诸位法师所杀。”

那年轻的侍者眼珠一转,便想出了这套说辞,于是坐在主位的笮融便也跟着打起了圆场:“此乃天意也,众生皆苦,还望诸位法师将其度化了吧……”

于是众位高僧们便纷纷舒展开眉头,放下了顾虑,开始用五脏庙度化起了盘中那些可怜的生灵们。侍者们也纷纷端上了豺狼咬死的羊,老虎咬死的牛,甚至还有不幸被水獭咬中,救回厨房中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鱼。

厨房中灶火长明,传菜的侍者川流不息,外面的每一桌也尽皆如此。可见,生逢乱世,不止是人,就连那些可怜的动物们也都不得安宁,突遭横祸者不计其数。这可真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如今世道纷乱,兵灾横行,浮屠寺中那些珍贵的佛像和经文难免会遭到贼人的觊觎。”

一番欢庆过后,已是深夜,上了年纪的高僧们都已超度得法力不支,返回寺院休息去了。而那些血气方刚又充满了正义感的武僧们,却还留在市井间“除魔卫道”。有人大显神威,拔了几棵阻碍交通的垂杨柳;有人除暴安良,打了几个“欺男霸女”的“镇关西”;还有人一双慧眼,要去度化几位沦落风尘的女菩萨……

刚刚赶回下邳的十七和十四,看着眼前这幅景象,也是更加叹服于那位大人的手段。

以礼佛的名义减免掉寺院田产的赋税,从而借机大肆收购土地,而这些减免掉的赋税却可以原封不动地摊派给州郡中的其他百姓。寺院有了钱粮便可以招纳、操练出更多的武僧,必要时只需一声号令,这些分散在寺院中的武僧集结起来,就是一支独立于官军之外的强大私人武装。

待到那些百姓被压迫得走投无路了,便只有将田产抵押出售给寺院,进一步陷入这个无尽的循环之中。至于反抗?这里的人们可都是很迷信的,壮劳力大多都在寺院中享受着免税当着武僧,就算偶尔有几个异端分子,在见到他们手里的戒刀和禅杖后也会立即树立起无比坚定的信仰。

十七和十四清楚这其中的门道,这才是他们侍奉的那位大人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的资本。穿过一道道漆黑偏僻的小巷,他们悄悄地从暗门摸进了相府的书房,刚送走客人的笮融已经等候在这房间里了。

这位大人今天的面色看起来相当不错,脸上挂着盈盈笑意,还专门为这远道而来的二人各自倒好了一杯热茶。两枚精致的茶杯中还在冒着热气,就好像他早已知晓了十七和十四的到来一般。

“呵呵呵,欢迎回来,二位。浴佛节嘛,来喝一杯佛茶,洗洗身上的杀气吧。”

笮融笑着向着二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语气中带着些慈爱,这两名死士闻言却不由得脊背一寒,当即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有些紧张地坐在他们的大人对面。

“曹老太爷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笮融整理着茶具,目光瞥向那两枚空掉的茶杯,一边轻描淡写地问道。

“大人,已经全按照您的吩咐办妥了,这次的收获合算成金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