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场朝会 12(1 / 2)

突然想起来我现在好像还是一介布衣,如果推脱掉所有的封赏就没有官职,而没有官职自然也就不需要上朝。正合我意,这简直是绝佳的摸鱼,哦不,收集情报的机会。

影卫时不时的就会在暗中监视我一会儿,不过也不是一直都在,就比如每天上朝的时候。或许在小皇帝的眼中,上次已经给了我足够的震慑,以我这样利己小人的个性,大概也不敢再暗中做什么手脚了吧。毕竟他还不知道我也有系统,能察觉到潜藏的影卫。

那些在街边画符抓鬼,骗几个小钱的道士多半跟大贤良师扯不上什么关系。毕竟正常人谁会大摇大摆跑到京城的大街上煽动农民起义的呢,那样估计等不到惊动皇帝,就先被司隶校尉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抓起来了。不过现在兼任司隶校尉的好像是李傕,那就不奇怪了。

时间转眼过去了几个月,即便是赋闲在家,我的日子过得也不太安生。时而要拿出些主意安抚几个狗军阀的情绪,时而暗中到御书房里和小皇帝汇报工作。我在两边都还没露出马脚虽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关于异常点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进展。

不得不说这种两头受气的处境真是太难受了……

手握影卫,真正掌控着生杀大权的小皇帝在朝堂上却依然表现得唯唯诺诺,唯二贼是从。与忌惮于天谴之说,不敢过分逾越的李傕郭汜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早已千疮百孔的行政机器照常运转着,而这表面上的平静却更让人心惊。

直到这一日,原本平静的朝会上终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小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虽然年纪尚轻,却着一种宛若天生的上位者的威势。御阶两侧分别坐着李傕郭汜两位将军,各自佩戴者一柄装饰华丽的宝剑,彰显着无比尊贵的特权。

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为显勤政,三日一次的朝会算得上相当频繁,本应该是没多少事情要奏的。然而今日,在几件需要调拨钱粮的琐事之后,这一对坐镇两侧如门神般的莽汉,却一齐起身下拜,称有本奏。

满朝公卿见到这一幕,无不胆战心惊,区区月余的安稳,并不能使他们忘记贼军进京那日的浩荡威势。既然已是虎入羊群,早晚要找人来开刀的。

“启禀陛下,自十常侍祸国,黄巾之乱后,朝廷府库空虚,将士疲弊。今山东群贼蜂起,黄巾余孽未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等请陛下沙汰官吏,简拔英才,犒赏将士,修缮武备,以御贼寇。”

“故,臣等拟条陈如下……”

正所谓做事情的三个要素,怎么办?谁来办?钱哪儿来?收纳流民,开垦田地,实行军屯自然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启动资金又从哪里来呢?如今郿坞查抄来的财物要供养这二十万军士,府库空虚,至于各地的赋税……

那些无法无天的豪强们不挑明了造反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着能按时缴纳税收?

光是农具、耕牛、粮种、灾民的吃喝加起来,费用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不光是这样,还想加固城防,扩充兵马,打造兵器?纯粹是在做梦,真当白花花的银子都是大风刮来的?

“至于诸般事项所需钱款,则赖堂下诸公助力。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公卿?望诸位心系国家,多助些粮饷。”

说到这里,李傕目露凶光,徐徐扫视过堂下的百官,紧接着又补充说道。

“若捐募不足,哼……臣曾听闻,十常侍卖官鬻爵,得资巨万,而于今府库之中却无银两。想来阉竖逞凶,与外朝必有勾连,以奇珍异宝重贿大臣。届时臣愿请一道诏书,查验百官,收缴赃款,管叫贪官污吏无所遁形。”

到这里,就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走一趟先礼后兵的形式总要好过直接的敲诈勒索。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被连根拔起才几年呐,忘啦?当时一个个冠冕堂皇的文人雅士都站在干岸上,痛斥着落水狗,真就那么干净吗?

当年士族与宦官集团争斗时打出的一颗颗名为道德的子弹,如今绕了个弯,射了回来。十常侍任人唯亲,那你们察举上去的门生故吏们可最好都干干净净且拿得出政绩来。十常侍卖官敛财,那你们家里的珍奇财货,还有侵吞的大批田产,最好解释的清来历。

往日不听话的,城外驻扎的二十万虎狼会让你们听话,往日查不清的,追赃只看数额,不信你舍财不舍命。这便是有皇帝在背后撑腰的狗军阀所拥有的底气。

“陛下,车骑将军狂言误国,此真乃取乱之道也!”

不出所料,这个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的。李傕眯缝起一双狼眼,定睛一看,正是谏议大夫种邵。此人身为言官之首,素有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之名。昔日董卓作乱之时,他曾无惧生死,怒斥董卓,自那以后声名日显,虽然官职不高,在朝堂之中却也是很有威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