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122节(1 / 2)

  他是个聪明人,只觉得苏辙之所以今日登门是担心他报复。

  他才没那么小气。

  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变法一事上。

  等着苏辙回去后,王安石将自己那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拿出来看了又看,整整看了一日,在他觉得再无疏漏后,脑海中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来——反正如今许多人都认为他是整日只想着变法的奸臣,不如他就当一回奸臣好了,就像苏辙所说,想要从山脚直奔山顶并不容易,可若这件事有官家支持,岂不是容易许多?

  王安石是恍然大悟,只觉得自己这些日子方向根本就是错的。

  当即,他是什么都顾不上。

  甚至连衣裳都没换一件,拿着厚厚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直奔皇宫。

  一个时辰后。

  官家就看完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官家是个好皇上,看完这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可谓感触良多。

  一直跪着的王安石说什么都不肯起身,直道:“……官家乃是明君,该知道我朝问题颇多,不说别的,就说‘三冗’,此乃大大的弊端,不知道浪费朝廷多少银子,还望官家三思!”

  不得不说,他是个能说会道的,如今面对着官家是侃侃而谈。

  说到心痛之处,更是屡次哽咽。

  到了最后,官家更是要亲自扶着他起来:“王大人一片赤忱之心,连朕都为之动容。”

  “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你这篇文章,朕会多看几遍的,更会与诸位大臣商量一二。”

  “多谢官家!”王安石眼里又冒出亮光来。

  官家并非诓王安石的。

  在他离开之后,官家可谓夜不能寐,将这篇文章看了又看,更是召集欧阳修,司马光,范镇等一众大臣前来,可惜,并无一人赞同王安石变法。

  范镇更是直言不讳道:“……以微臣之见,这王安石就是一不折不扣的奸臣,想要将我朝搅乱,他好从中获利!”

  欧阳修也委婉表示变法并不可行。

  不说旁的,就说裁撤“冗官”一事,许多学子勤学苦读多年就是为了入朝为官这一日,若朝廷突然裁撤“冗官”,那要那些闲散待命的官员怎么办?要那些心怀壮志的学子怎么办?

  到了最后,欧阳修更是恳切道:“还请官家三思,王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于我朝而言,却并不可行。”

  “若突然有此动作,难免会造成动乱。”

  往小了说,会人心动荡不安。

  往大了说,兴许还会有人揭竿而起。

  一向与欧阳修不打对付的司马光也是难得与欧阳修站在一起。

  当然,朝中也有些许王安石的支持者。

  一时间,每天早朝时,大殿上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你来我往,慷慨激昂。

  就连苏辙每日最期待的事就是每日他的上峰下朝后与他们说起早朝时发生的事。

  比如,有大臣指着王安石骂他有不臣之心,被王安石回骂了过去,直说他是舍不得他那冗官的儿子回家啃老。

  比如,有大臣说这件事不得操之过急,王安石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等?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我朝灭亡那一天再改革吗?

  又比如,有王安石从前的同窗在早朝前劝他莫要与群臣为敌,却被王安石狠狠啐了一口。

  ……

  听到最后,就连苏辙都十分钦佩起王安石来。

  像王安石这等人,只要心中有目标,哪怕与全天下的人为敌都在所不惜。

  这一日休沐时,苏辙邀了欧阳发一同去杏花楼用饭。

  如今已至初冬,杏花楼又推出了三丝拌面、铜锅串串等吃食,生意极好,近日忙于公务的苏辙也只是有听说而已,索性便邀了欧阳发这日来杏花楼尝尝鲜。

  三丝凉面用的是鸡丝、青瓜丝、萝卜丝凉拌而成,鸡丝是先熏后卤,面条也是白案师傅将面团揉了又揉,最后沸水下锅,再浸入冰块中,故而面条十分筋道。

  至于铜锅串串更是不必说,新颖且美味,万物皆可串,更有常人没吃过的鸡胗、猪大肠、鸭肠之物,便宜不说,还十分美味。

  虽说欧阳发近来胃口好了不少了,人也长胖了些许,但比起常人来,吃相还是很斯文的。

  可就连他吃起铜锅串串与三丝拌面都是赞不绝口,连连道:“……若是我吃之前你与我说这是鸭肠,我别说吃,就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但如今,他吃了只嫌不够。

  苏辙笑道:“好吃你就多点,若是喜欢,以后每隔几日我要王管事差人给你送去些。”

  “这就不必了。”欧阳发是个知道分寸的,连连摆手:“如今杏花楼一饭难求,我因你的关心能时不时前来吃饭已是开了后门,哪里能连吃带拿?”

  “再说了,再好吃的东西若是天天吃,也就谈不上好吃了。”

  说着,他见苏辙正要说话,索性抢在他前面开口道:“我知道您定要说什么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可我的性子一贯如此。”

  苏辙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欧阳发连他父亲欧阳修的光都不愿沾,最不喜别人说的就是他是欧阳修的儿子应该怎么怎么样。

  想及此,他便道:“那就随你吧,我不勉强你。”

  欧阳发笑了笑:“这也是我喜欢你的缘由之一,与你在一起,我总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