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56节(2 / 2)

  苏辙狐疑看向苏轼,只见苏轼难为情低下头。

  别人不知道,苏辙却是很了解苏轼的。

  他这个哥哥性子执拗不说,更是心高气傲,也就在家里人跟前稍微好些,怎会愿意望着别人说好话?

  苏辙握住苏轼的手,含笑道:“六哥,谢谢你。”

  “谢我做什么?”苏轼咧嘴一笑,想着方才找小道士要辣脚子的窘境仍觉得十分难为情,不过若叫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为了八郎再难为情一次的:“八郎,你这样客气干什么?”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我是你哥哥,照顾你是天经地义之事。”

  “再说了,我们一起来书院之前,爹爹还叮嘱过我们,要我们互相照应了。”

  初春的天儿,仍带着几分瑟瑟寒意。

  但苏辙却觉得浑身上下都暖烘烘的,将方才那些人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

  若要他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就与苏轼,史无奈等人保持距离?呵,不可能!

  他也没打算将这事儿与苏轼,史无奈说,依旧是每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庆幸苏轼是个两耳只读圣贤书,一心不闻窗外事的,至于史无奈,更是个心宽的,这事儿他们俩人并不知道。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张易简道长耳朵里。

  他直找来风清子,要风清子不必压着这事儿:“……这些孩子们聪明得很,你越是勒令他们不准他们说这件事,他们就越是觉得你心里有鬼。”

  “你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会平息的。”

  风清子连声应是。

  张易简道长便将更多的目光落在苏辙身上,他很快就知道苏辙知晓此事,一次考问苏辙兄弟俩人后单独将苏辙留了下来:“……这些日子你可曾听说了什么?”

  苏辙点点头,笑道:“道长可说的是我与六哥,无奈哥哥三角恋一事?”

  “我都听说了。”

  张易简道长直道:“可为何你什么反应都没有?像没事人一样?”

  苏辙面上笑意不减:“谣言止于智者。”

  "嘴长在旁人身上,想说什么是他们的自由,我管不了。"

  “但我却能做到不听不想,等着过些时日,自没人再记得这些事。”

  张易简道长看向他的眼神里皆是满意,颔首道:“你说的极是。”

  顿了顿,他更是道:“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到了三月你才满四岁,寻常人大概十来岁才会参加童试,你可想要提前参加童试?”

  “你虽天资比不上你哥哥苏轼,但你的身上也有许多他没有的东西,到时候你与苏轼一同参加童试,继而参加之后的乡试,相信你们兄弟俩个很快就能名震四川的。”

  寻常孩子听到这等话定欣喜若狂,毕竟不管哪个朝代出现个神童,都十分瞩目。

  苏辙却是摇摇头,坚定道:“道长,我不愿意。”

  “做学问讲究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的长远。”

  “与其名震眉州,甚至名震四川,我宁愿低调行事,来日入朝为官多替朝廷,多替百姓们做些好事。”

  若说张易简道长方才眼中的是满意,如今则满是欣慰之色:“你既如此决定,那我就不再劝你了。”

  他还记得当初苏轼刚进北极院时,他感叹苏轼天资过人的同时,也曾问过苏轼差不多的问题。

  苏轼一听到这话是眼前一亮,直说愿意。

  对苏轼来说,想要振兴苏家,叫父母面上有光才是最要紧之事。

  童试一年两次,是科举入仕的敲门砖,对天庆观大多数学子来说都不是难事,只是之后的路就是一关难于一关,能走到哪里,则是各凭本事。

  张易简道长知晓了苏辙与苏轼兄弟俩人的打算,心底对俩人也是有了安排。

  一转眼就到了二月底的假期。

  苏辙与苏轼一回到苏家,就听说了苏家又开了三间纱縠行的好消息。

  老百姓们都是长了眼睛的,谁家东西物美价廉,自会选择谁家的东西。

  因苏家纱縠行一开,程家纱縠行的生意是一落千丈。

  程浚这是再也硬气不起来,请程老太君出马,想她老人家走一趟,话里话外的意思皆要程老太君劝程氏放程家纱縠行一条生路。

  程老太君最喜欢的就是程浚这个长子,将程浚的话当成圣旨一般,拾掇一番就来了程家。

  一路上她都打好了腹稿,想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定能说服程氏。

  可惜程老太君坐了半天冷板凳,程氏压根没露面。

  苏辙从元宝嘴里听说这件事,就差忍不住拍手起来:“……虽说如今以‘孝’,可长辈也得先有当长辈的样子,晚辈才该孝顺。”

  “长辈无德,又凭什么去要求晚辈孝顺?”

  元宝虽不大听得懂这话中的意思,却一点不耽误他头点的如小鸡啄米似的:“八少爷,你说的极是。”

  说到这儿,他为难挠了挠头,道:“不过这几日程老太君都来了,我瞅程老太君的架势,这几日应该也还是要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