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7节(1 / 2)

  那些年老的婆子们是上有老下有小,原想着添了新衣将旧衣送回家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她们怎会不恼?

  那些丫鬟们更不必说,一个个都是十三四岁,长身子的年纪,去年的袄子到了今年再穿就短了半截,冷风只管袖口裤腿灌,冷的直哆嗦,哪里还有心思当差?

  像往年年底的赏钱,那更是想都别想。

  苏元娘这日闲来无事去院子里赏雪,就听见有两个小丫鬟哆嗦着说起王氏的是非来:“……叫我说大夫人根本就不是当家这块料,说是长房的灯每日亮到半夜,就这样,大夫人对的账来还老是出错。”

  另一个小丫鬟冲手心哈着气道:“谁说不是了?虽说老太君去世多年,但每年给史家的年礼早早就送过去了,今年还是老太爷提醒了大夫人一声,她这才想起来。”

  “史家是老太君的娘家,每年三夫人备下礼是又厚又重,大夫人匆匆忙忙准备年礼,能有什么好东西?连燕窝都没有,还是用银耳代替的,史家知道了还当咱们家不愿与他们来往了咧!”

  两个小丫鬟凑在一起说的眼眶都红了。

  苏元娘听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她悄悄退了回去,更是勒令身边的丫鬟萍儿不得将此事外传。

  苏元娘一回去,就叫萍儿去大厨房取一碗鸡汤回来。

  萍儿去了好久这才怏怏回来,低声道:“姑娘,大厨房没有鸡汤,说是大夫人说了,以后不到饭点,灶上的火都得灭了。”

  如此,也能省些柴钱碳钱。

  苏元娘微微叹了口气。

  并非她自己想喝鸡汤,而是想给王氏送去。

  王氏本就消瘦,这些日子更是累的是皮包骨。

  她只身去了王氏房里,王氏正在算账。

  王氏手里拎着算盘,算来算去钱都不够用,正想着从何处缩减些开支,一看见苏原娘忙道:“元娘,你快来给娘出出主意,往年除夕宴都是十六个菜,需要这么多菜吗?”

  “我想着十二个菜就够了,你看看减哪几道好?”

  苏元娘见搁在桌上的饭菜都冷了,一道腌腊鱼,一道菜心,还有一碗米饭。

  她心里愈发不是滋味,要知道王氏可不准他们吃这些腌货,从前王氏自己也是不吃的,说吃多了伤身子,如今她一把上前将王氏手中的算盘夺了下来:“娘,您可是又没吃饭?您先歇歇吧!”

  说着,她就吩咐宋嬷嬷道:“劳烦嬷嬷将菜送去小厨房热一热。”

  宋嬷嬷面上有几分犹豫。

  王氏这才解释道:“咱们长房人不多,我叫她们熄了小厨房的火。”

  她这话说的是轻描淡写。

  苏元娘却是眼泪簌簌落了下来。

  王氏吓了一大跳,连忙给她擦眼泪:“我儿,你这是怎么了?”

  “可是府中有人欺负你了?”

  自丈夫死后,四个孩子就是她的命根子。

  苏元娘哭哭啼啼道:“娘这是做什么?当初三婶娘为了方便咱们,专程在长房设了小厨房,您说不需要。”

  “不需要就不需要吧,如今两个弟弟正是念书的关键时候,明年就要参加县试,难不成夜里饿了想喝碗鸡汤都没处热吗?”

  “您养尊处优半辈子,哪里是管家的料?不如就将这管家之权交给三婶娘吧!”

  王氏先是一愣,继而是泪如雨下,嚎啕大哭起来:“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能够说一门好亲事?”

  “可你倒好,胳膊肘竟往外拐……”

  泪水涟涟的母女两个是不欢而散。

  这件事很快传到程氏耳朵里去了。

  她听说这件事时正在喂苏辙吃肉糊糊,也不知是这几日落了雪天气愈发冷了的缘故,还是每日王氏前去正院请安时都提起故去丈夫的缘故,苏老太爷病了。

  好在苏老太爷得的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寻常风寒,但程氏这几日却不敢将苏辙再送过去。

  小孩子体弱,若是过了病气就麻烦了。

  最高兴的就数苏轼了,每次去书房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捏捏苏辙的小胖脸,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亲苏辙的小胖脸。

  惹得苏辙很怕自己脸上口水沾的多了会长藓。

  如今苏辙一口一勺肉糊糊,吃的是开心极了,小耳朵恨不得竖起来听常嬷嬷说八卦:“……这几日大概是大姑娘与大夫人吵嘴了,从前大姑娘都是陪着大夫人一同去正院给老太爷请安的,如今却是一前一后。”

  “奴婢差人打听了一二,知道大姑娘劝说大夫人不再管家,大夫人却不答应。”

  苏辙张大嘴巴,又是一口肉糊糊下肚。

  他忍不住想,自己这个大姐姐看起来斯斯文文,没想到倒是挺有主见的。

  程氏也是这般想的:“人活着就为了争一口气,可也得看看这口气争的值不值当,若将自己身子都赔进去,实在是划不来。”

  不光是下人们叫苦连天,连她都觉得府中的伙食差了一大截。

  如今羊肉贵猪肉贱,自王氏当家后,她再没吃过羊肉。

  没有羊肉也就罢了,顿顿都离不开猪肉,偏偏还是那等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每次吃饭时苏轼的嘴巴撅的都能挂起油壶来。

  从前府中主子很少用荤油,三房用的是菜籽油,苏老太爷那儿用的是芝麻油,可如今齐刷刷换成了猪油。

  从大厨房到三房的距离并不近,天一冷,菜送过来里头的猪油都凝固了,别说王氏瘦了,就连苏洵与程氏都瘦了。

  宋嬷嬷也跟着连连摇头:“真是可怜了大姑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