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水球文明三 75(1 / 2)

相当于飞船本身静止在A处,施加额定单位能量密度后,B处空间刚好叠加到A处。

这时飞船就处在A、B处重合空间中,也称为紊乱空间。

紊乱空间的维持需要大量能量,一旦能量失去,空间将触发宇宙保护机制,自发恢复。

就像溅起水花的水面,水花过后就会趋于平静。

跃迁过程中如何精准确定目的地B处,并使飞船留在B处,这时就需要另一项技术的辅助——第四维度理论。

即在现实三维空间中,模拟建立第四个维度,形成四维空间,即上帝视角,其实这也是空间理论的分支。

紊乱空间、四维空间充斥着无数混乱的空间之力,如何克服空间之力?

水球人在研究中发现,不管空间如何扭曲、甚至失控造成的空间急剧撕裂,状态都不会继续恶化下去。空间似乎有一种保护机制,去阻止空间的继续扭曲和撕裂,并愈合空间。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空间扭曲和撕裂的边缘,保护机制竟是一层能量膜。

随着研究的深入,水球人发现适当控制能量密度,就能激发这种能量膜的出现,并按照设想覆盖在普通物质的表面。

如是空间护盾技术出现了,所有的科学技术就在这一环扣一环的科学研究中迎刃而解。

当完美解决紊乱空间和第四维度理论这两道拦路虎后,跃迁就可以成功实现,也标志着该文明已进入四级科技文明中期。

但毫无疑问,这一全套复杂跃迁程序的背后,是数代水球科学家的忘我付出。

飞船在成功跃迁后,由于本身没有运动,所以不存在加速度,更不会有碰撞等情况,安全性极大提高。

随着对空间护盾研究工作的深入,水球人发现,不同单位能量密度的空间护盾,阻止物体和能量进入的特性也各不相同。但即使是最低单位能量密度的空间护盾,防御强互作用力材料也是轻而易举。

这也意味着单纯的物理攻击对空间护盾无效。

得益于空间跃迁技术的运用,空间传送技术——星门,也逐步完善。

同时,重力需要空间的传导,一旦空间扭曲甚至阻断,重力就无法有效传导。

反重力技术随之而生,物体随意悬浮成为现实,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开始了。

此时四级文明的反重力物体悬浮与三级文明超导体迈斯纳效应下的悬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两种技术在单位能量密度上根本不在一个层次,所需要的物理、材料等理论,难度完全是成几何倍数递增。

常温超导悬浮是通过磁场的绝对抗磁性来实现,而反重力技术是通过阻断物体所在的空间,切断重力传导,导致物体失重。

可以说,反重力技术适用于宇宙中的绝大多数重力场景,但紊乱空间又除外。只能随着反重力技术的进步,慢慢解决紊乱空间下的引力渗透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