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心态变化一 10(1 / 2)

闲余的空档,思绪依旧不宁。

但这一刻,心情格外放松舒畅,周围一切的繁杂似乎都与自己无关。静静地旁观这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食客的喧闹,那么一瞬间,竟有些超然物外了。

“是不是人有钱了都会有这种心态?自己应该算是财务自由了吧。”阿枫自嘲着,但一想起墨镜男,瞬时没了底气。

这种财力的人都还天天在外奔波,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自己还有脸在这里瞎比比。

“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还有什么比金钱、社会地位更重要的存在,需要忘我的去追求。”阿枫想破脑袋也没有理出头绪。

回想这短短两个月的经历,让阿枫觉得自己犹如井底之蛙。但作为升斗小民,能够拥有这一切其实已经很满足。

生活就是这样,不管富贵与穷苦,总要继续,何况此时自己已经得到了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财富,此生足矣,还谈何奢求。

但说起满足,阿枫其实深有体会。

依稀记起大学毕业时那段蜿蜒曲折的经历。那还是二零一零年左右,毕业后很幸运进入国企工作,实习期工资三千五,每天周九晚五,休息日便时时在周边城市走走。

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模式,阿枫最终在一年后辞职,阴错阳差又去了柬国工作,正是国外那段刻骨铭心的工作经历,教会了阿枫什么叫做满足。

彼时的柬国经济尚未发展,生活水平还处在龙国八九十年代初期。阿枫所在的工作地点就位于一个极其偏僻的小村庄,交通基本靠走,极其闭塞,距离最近的城镇也相差近三十公里。

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在各区域的农场里大批量购买生木薯,租赁晒场聘用当地村民将木薯切碎晒干后,运回国内制成乙醇汽油。

阿枫就代表公司常驻其中的一个晒场负责木薯的加工工作。日常的职责就是发放工人工资,负责木薯的称重装车等事宜。

来晒场的交通工具自然是运输干木薯的大型拖拉机,哪有什么道路,都是运输木薯时车轮子压出来的路,所以小汽车啥的就不要想,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条件好的买一辆轻便摩托车那完全就是致富带头人。

来村庄上班的这一路那是真的酸爽,阿枫在车上摇摇荡荡,晃晃悠悠,到达目的地时,全身骨头几乎快要散架。办公场地更是让阿枫欲哭无泪,一间用几根木头当房柱子,铁皮封顶的棚屋下,地板全是沙土,可说是走一步就尘土飞扬。周围就是空荡荡的没有玻璃的全景落地窗,至于桌子和床啥的就更加不需要考虑了。

但就这个铁皮棚屋,几乎已经算是村里最时髦的建筑了,因为村民住的房子都是当地一种像芦苇一样的茅草,夹上竹板搭建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