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论战封侯 91(2 / 2)

朝会结束,但封侯一事的议论,远远没有结束。

吏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专门来到相府议事。

兵部侍郎司马令先发话道:“相国大人,大王此举,明显就是针对我等。国家侯爵,岂能如此轻易授人?刘安虽雄,也只是一时之胜,若能全取一州,驱除贼寇,立于不败之地,方为大功。一年前,殷通兵发舒州,前期所向无敌,败郭济雄,拒东吕,意气风发,王廷内外无不以为全胜在即。然而一夜之间,丢双龙关,退并天,逃广贺,百万大军付之一炬。形势逆转,致使太安州沦陷,贼寇兵临中州,此诚国家千古罪人。”

吏部侍郎石正道:“千百年来,有大功于社稷者数不胜数。前有开国之群英,中有五百年前兴国之名臣,而封侯者寥寥数人。即使当朝之中,外有边关大将何傲风,败黑龙国,收滕州,平定边患,乃是真正的全胜;内有相国大人,辅佐三代君王,主持朝政四十余年,功比天高。大王却视而不见,封的是侯,诛的是咱们这些忠臣之心。”

刑部侍郎冷墨道:“大王之意,不言而喻。相国大人功高震主,诸位大臣,重权在握,早被大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除之而后快。刘安手握兵权在外,若再被相国大人拉拢,引为援兵,大王岂不更加难有所作为,所以才大方封赏,以显君恩。一切的处心积虑,都是为了相国。”

相国何坚道:“哼!本想君臣相扶一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他却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竟欲除掉我们这些功臣。二十年前,我能扶他上位,二十年后,我照样能拉他下马。”

工部侍郎董逊道:“我们必须惟相国大人马首是瞻,否则都将死无葬身之地。此乃天下大权相争,不死不休。失败者,不仅身死,还会被诛灭九族,自古如此。狡兔死,走狗烹,千古不变之定理,决不可怀抱侥幸,开弓没有回头路,胜者无罪,执掌天下权柄;败者身死,留下千秋骂名。”

相国何坚掷地有声地说道:“身在其位,不得不做出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二十年前,我们曾一起齐心协力,保卫京城,稳定江山社稷,共享荣华富贵;二十年后,国难当头,我们再次并肩作战,护国安邦,轰轰烈烈建功立业。”

四位侍郎齐声道:“愿与相国大人,共进退,同患难,生死与共,勠力同心。”

王宫内廷,大王书房。

大王薛道宁怒道:“国贼不除,天下一日不安。”

站在下首礼部侍郎佟明望急道:“大王,请慎言,宫中耳目众多,小心行事。”

大王悲怆道:“孤在家里说话也要看相国眼色吗?这还是一国之君么?这还是天下之主吗?”

“大王,相国把持朝政四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京城禁军、外阜锐营皆是其亲信掌控。手中实力远超我等,不可不小心行事。”

户部侍郎宋谦正色道:“大王,一国之主,我就不信相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逆天之事。”

“宋大人,可别忘了二十年前,京城的血雨猩风之夜,三个王子,五个王爷,三十余位重臣,身首异处。他又有何不敢?”

大王薛道宁,户部侍郎宋谦张口无言。

佟明望又道:“今日既已撕破脸皮,当真心任用刘安,趁此机会,千金买马,隆重招揽,让四方豪杰都知道大王,识英雄重英雄,胸襟宽广,是真正的天下明主。”

宋谦道:“天下大义在王上,只要大王不急于求成,逼相国狗急跳墙,其必不敢明目张胆,行不轨之事。”

大王薛道宁无奈道:“刘安之事,本王亲信之中只有礼部可合情合理参与封赏事宜,劳烦宋大人费心,务必将此事办理妥当,不让相国大人奸计得逞。”

远在沧泽的刘啸,却在苦苦思索神庙信使之言,不让九品武者参与人间战争,到底是何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