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论战封侯 91(1 / 2)

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永国,象征天下权柄的王宫大殿,依旧金碧辉煌,气势不凡。大殿内的主人,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与倔强,向世人证明自己依旧有着统治天下的决心和手段。庄严华丽的大厅,二十四位王廷重臣分立王座两边,左边相国何坚领衔。大王端坐在正前方,一个三尺高,极尽奢华却又威严无比的台上,身穿明黄冕服,头戴王冠,表情严肃。

诸事结束,吏部侍郎石正突然出列道:“大王,沧泽义军首领刘安,智勇双全,为国起兵对抗仇勒,以微弱之兵,竟克敌制胜,退敌千里,恢复沧泽故土。今特遣人来京城觐见,欲归附王廷,为国效命。”

礼部侍郎佟明望道:“此人虽一白身,却将太安州搅得天翻地覆,仇勒与东吕寝食难安,牵制叛军西进,确有大功于社稷。礼部建议,由大王接见,奖励官职,安抚远方人心。”

大王薛道宁道:“刘安事迹,本王早有所闻。五年以来,官兵一败再败,丢盔弃甲,丧失四州之地,每念于此,心中无不忧愤至极,夜夜难以入眠。现有如此英雄人物,在外无支援之下,却能屡败叛军,当重赏以慰藉精忠报国之心,并树立榜样,以为群臣道德楷模。”

相国出列缓缓道:“国有法度,应照例而行。官员升迁赏罚,一向是吏部职责所在,应由吏部办理。刘安之事,老臣也是早有所闻,遣人查证后才敢相信,已着吏部制定奖励方案,现正好呈报大王恩准。”

吏部侍郎石正正欲说话,大王冷冷道:“刘安起兵,乃是军中之人,所行皆是军务,不应该是兵部之责吗?”

相国何坚没说话,微微一笑,兵部侍郎司马令出列朗声道:“大王,此方案兵部已经过目,甚为合理,无须再改。”

大王薛道宁闻言,嘴角颤抖,半晌才说出一个字“讲”。

石正打开手中奏折,念到:“沧泽刘安,扶社稷于危难,不惧身死,公忠体国,歼敌百万。赫赫之功,不让先贤;纵观王廷上下,战功无出其右。吏部论议,可擢升太安州太守,助王廷,杀叛党,平天下。”

以一白身,骤拔至封疆大吏之职,古今未有,除相国一系,其他官员皆议论纷纷。

户部侍郎宋谦不满道:“太守者,为国牧守一方,帝国地方九大重臣,千年以来,惟国之信臣、能臣、功臣,三者皆备者,才能授予重任。今刘安虽有战功,然治政之能,抚民之才未见,忠义之心,还待考察。微臣认为,太守一职,不可轻率授予,镇守大将军一职更适合刘安。”

相国何坚不屑道:“请问宋大人,太安州如今还在王廷手中吗?千年以来,可有今日之危机?为臣者,出谋划策,当以国家利益为重,百姓福祉为先,非是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置帝国命运不顾。”

“你胡说!老夫之言,一片忠心。刘安忽起于草莽,王廷大臣不知其生平事迹,若直接擢升高官重职,于国不利,于其个人也无好处。以后再立功,无官可封,无奖可赏,将置刘安于何地?”户部侍郎宋谦急道。

“请问宋大人,倘若现在刘安投敌,仇勒联军没有了东边的牵制,你有何策可以抵抗三百万残暴之敌?”

宋谦满脸通红,全身颤抖,张口结舌,想要说什么,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大王薛道宁突然插话道:“本王决议,封刘安太安州太守,大永国崇义侯,代王廷牧守一方,消灭叛军,驱除东吕。孤意已决,诸位大臣请勿再言。”

宫殿内的大臣,闻言皆大吃一惊,五百年了,大永国还没有册封过一个异姓侯爵。

饱经沧桑,经历无数腥风血雨的相国何坚亦是脸色一变,更多的是愤怒不已。自己为大永国操劳七十余年,一生呕心沥血,立功无数,没想到还不如一初出茅庐的小子。其功虽大,能大得过我三朝累积之功,能比得过我总理朝政之艰辛,没有我何坚的拥立之功,先王及大王薛道宁两代君王,不可能坐稳宝座。

愤怒,极其愤怒。

相国何坚不发一言,眼神犀利,冷冷盯着高台宝座上的大王,热闹的大殿瞬间气氛冰冷。

兵部侍郎司马令见此,立即出列大声道:“大王,封侯之事,太过仓促,请再议?”

相国何坚不再沉默,冷冷道:“大王雄才大略,革故鼎新。封刘安崇义侯一事,必有深谋远虑,老夫无异议。不过封侯之举,万众瞩目,既然要办,就要办得风风光光。请大王于先祖庙堂隆重册封,昭告天下,既体现大王海纳百川之胸襟,又能显示王廷击败叛军之决心,只要能为国出力者,王廷知人善用,必不吝啬封赏,高官、厚禄,乃至王侯爵位,随时以待建功立业者取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