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人命关天(1 / 2)

  “最近县衙借粮送粮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衙门的人还去我村里敲锣打鼓宣传呢,结果你猜怎么着我家老叔以为是衙门抓壮丁去挖河道,急急忙忙跑去山里避难,结果摔断腿,至今还躺在病床上呢。我今日就是进城给他抓药的。”

  “那你还不快去给你老叔抓药”有好心人提醒道。

  谁知那人却抓了一把瓜子啃着,摆了摆手:“不急,不急,我要听听明先生说书呢,回去好好给我家老叔学一学,让他躺在病床上好好乐呵乐呵。”

  “这倒是不假,上回我进城赶集,正巧碰上明先生讲‘青知府治贪官’的故事,实在是大快人心,回去学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听,他们现在还听得起劲儿呢。”

  众人纷纷附和,都盛赞知府大人是位好官,去岁明州府水灾,也是他不遗余力地把水灾治好呢。

  明先生见自己安排的托儿还没开口,周围的百姓们就自发地给知府大人歌功颂德,不由暗暗咋舌,心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民心所向吧。

  再次开口时他的语调格外激昂:“崔知府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一路从京城走来,看到了百姓的疾苦,见到了百姓们家离子散,心怀不忍,才有了各县的借粮之策。官府粮食是储备粮,其重要意义不用多说,知府大人顶着巨大的意义出借粮食,就是为了能够让乡亲们吃饱饭,乡亲们,你们可不要辜负了知府大人的一片苦心啊。”

  “原来借粮之策是知府大人的主意,我还以为是县衙的官老爷们想的法子呢。”

  “可不是么,咱们穷得叮当响,全家只靠那几亩地讨生活,结果那些差老爷说借粮还要用地契,这谁不怕啊!万一最后还不上粮食,那岂不是把地契都得赔进去”

  明先生适时插了一句:“是你听岔了,地契不是用来做抵押的,而是衙门根据地契评估你的偿还能力,然后再据此租借粮食而已。就算是日后你偿还不上粮食,衙门也不会要你们的地契的。”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便宜的事要是大家都不偿还粮食怎么办”

  明先生就笑道:“地里结了多少粮食,一眼便知的是,若真有那等故意不还粮食的人,岂不是让先人蒙羞再说了,你还敢欠官府的粮食”

  众人纷纷摇头,他们一群老实百姓,哪敢欠官府的粮食不还啊,他们是借都不敢借呢。

  老叔摔断腿的那位老乡就开口:“可是今年的粮食长势并不好,我看啊,今年不一定能够丰收,咱们还了官府的粮食,冬天照样挨饿,还不如现在挨一挨呢。冬日若是吃不饱穿不暖,那是要死人的。”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直赞同,冬日挨饿的滋味太难受了,他们的一点儿也不想经历。

  明先生微微一笑,道:“大家不相信县衙,难道还不相信知府大人知府现在都舍不得让百姓挨饿,更别说到了大冬天了。大人总会想出法子让你们过个好年的。”

  大家已经有些被说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