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的典范 吴汉(大司马 舞阳侯 广平侯 吴子颜)3(1 / 2)

青龙角宿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吴汉字子颜,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出身寒微,起家亭长,进入渔阳郡贩马为业。

这哥儿们人狠话不多,一生征伐天下,戾气难消。与那些世族豪强不同,出身寒微的他长期以贩马为业。后跻身公务员队伍,当了刘秀的铁杆粉丝,力主幽州军阀带资入股刘秀集团。此后以二十人袭杀苗曾,为刘秀带来了平定天下最锋利的武器——幽州突骑。自刘秀登基起,就任军中第一人大司马二十年,平内乱,拒外寇,差强人意,战功无出其右。其间别的三公都是风水轮流转,只有他的位子如同铁打般不动如山,直至病逝,复以军礼入葬。他就是东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作为刘秀创业团队的核心,云台二十八将各有所长。单以战功而论,这哥儿们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一没有豪强家世,二没有官府靠山,只是个马贩子出身,可以说是长期处于阶级鄙视链底端的小人物,却能际会风云,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军方一哥——大司马,而且在这个历来最为君王猜忌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直至病逝,这个奇迹不仅是在古代,即便是在现代也很难实现。不得不说,能够让秀哥始终信重不移,这哥儿们的情商绝对超级在线。

屌丝逆袭的马贩子

在士族豪强势力日渐庞大的东汉,吴汉这样的人要想获得成功,注定要付出比世家子多得多的努力,用特不靠谱曾经说过的话就是“这就是人生”!吴汉是个特不信命的人,身逢乱世,他注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写人生、屌丝逆袭。

吴汉是南阳郡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人,虽出身贫苦,却常怀鸿鹄之志,且为人豪爽大气,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举荐为亭长。这个职务在秦汉之际是不入流的基层小吏,属于为吴汉这样没有世家背景的乡野之士量身打造的岗位。有了汉高祖刘邦泗水亭长这样的励志榜样,吴汉也想在家乡人面前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惜,当时正是新朝末年,不想闹事的南阳人少之又少,就连吴汉这个小亭中也有人搞事情,连带着吴汉吃了瓜落儿,情急之下只好放弃亭长这个大有前途的职业,一溜烟跑到渔阳郡另谋生路了。

吴汉虽是个苦出身,但从小喜欢练把式,在行军打仗方面极有天赋,加上渔阳郡属于幽州,是胡汉杂居的地方,民风向来彪悍,天然适合吴汉这种草莽英雄的发展。吴汉毕竟是戴罪之身,只好先改行当贩马的老客儿。当时,天下大乱,战事频仍,马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想不发财都不行。有了钱的吴汉,可不想当守财奴,于是便挥金如土地结交各方豪杰,很快成为地方长吏们的座上客。在吴汉的心中,仍想着能重回公务员队伍。

公元23年,更始皇帝刘玄自以为大功告成,派出不少人分赴全国各地招降纳叛。当时,前往河北的使者叫韩鸿,刚一到幽州,就有吴汉的好友告诉他:“吴子颜是个人物,可以招为己用!”空降使者韩鸿一听很高兴,就召来吴汉和他商量如何尽快完成更始帝的招抚大计,熟悉当地情势的吴汉一番对策说得韩鸿频频点头,当即以刘玄的名义委任吴汉为安乐(今BJ顺义附近)县令。就这样,马贩子吴汉一转眼就当上了为政一方的父母官。

刘玄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并不能真正让河北豪杰归心。他们内心深处仍在权衡利弊,寻求明主。吴大县令同样也在遥望中原,渴求属于自己的更大舞台。就在此时,位面之子刘秀来到了河北,让河北这个多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死水潭再次波澜迭兴。

刘秀其实也是个空降干部,身边只有两三个人、七八条枪,除了名头响些外,对于河北群雄并没有太大吸引力,最关键的是,刘秀刚来没多久,就惹上了河北地头蛇,被骗子王郎和他背后的势力追得如丧家之犬。这让一些倾向于刘秀的河北势力不得不重新站队。

然而,吴汉这个远在天边的河北豪杰却对自己的南阳老乡情有独钟。《秀丽江山》中曾出现过从太学返乡的刘秀与吴汉邂逅的场景,虽不怎么靠谱,但吴汉当过几年马贩子,客户又多是军阀豪强,所以他应该很早就关注过刘秀,对其印象颇好,认为刘秀跟那些浑水摸鱼的粗坯不一样,是一位具有长者之风的主公,值得托付。

于是,吴汉就对自己的顶头上司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上谷两郡的突骑,其战力闻名天下。您何不带头召集两郡突骑,响应刘公号召攻击邯郸叛军,这可是难得的立功机会啊!”一席话说得彭宠怦然心动,只是郡中官吏大多畏惧王郎势大,加上对刘秀这个外乡人不了解,因此不愿拥刘。

吴汉并不气馁,便告辞出来准备另想办法,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相熟的儒生。儒生知道吴汉的心意,就和吴汉谈起自己亲眼看到刘秀所过之处郡县归心的事,这让吴汉更加坚定了初衷。于是,他请儒生出面,拿上仿造的刘秀亲笔信去交给彭宠,并现身说法。这让彭宠吃下了颗定心丸,随后他将手中的突骑交给吴汉。吴汉叫上隔壁上谷的少帅耿弇,华丽丽地拉开了自己二次创业征战天下的人生旅程。

神奇上位的大司马

公元24年,人疾马快的吴汉、耿弇等人一路顺风南下。一些依附王郎的势力瞅着突骑的马好,本想打个秋风,结果都撞到了马蹄子上,给吴汉等人当了陪练。

一路击斩多股王郎叛军的吴汉在广阿(在今河北隆尧)追上了刚刚缓过点劲儿的刘秀。刘秀对于雪中送炭的吴汉等人非常感激,当即任命其为偏将军,让他率领传说中的渔阳突骑加入围攻邯郸的战斗。王郎小人得志只知享乐,很快就失去了人心,刘秀则借助更始帝的军队,加上拥戴自己的人马,又有渔阳突骑的助攻,毫无悬念地攻克了邯郸。破城之后,刘秀论功行赏,为吴汉赐号建策侯。

即便如此,刘秀当时的局面并不占优。王郎废了,还有林林总总的割据势力不服刘秀,特别是更始帝派出的尚书令谢躬等人对刘秀也刻意防范,让刘秀如芒在背,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装。

刘秀见识过渔阳突骑的战力后,非常希望能够从幽州边地补充兵源,可又担心更始帝任命的幽州牧苗曾会从中作梗,就问邓禹谁可去幽州完成征兵任务。邓禹首先推荐吴汉,认为吴汉虽然朴实少文、不善言辞,但为人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在诸将之中鲜有及者。

刘秀当即拜吴汉为将军,令其持节前往幽州征发十郡骑兵。空降幽州的更始帝粉丝苗曾对刘秀不感冒,听说刘秀想动自己的奶酪,就让人暗中给州内各地下发红头文件,严令不得听任吴汉征兵。

吴汉知道苗曾不会听自己的,也不拐弯抹角,率领二十个亲随径直去往苗曾的驻地无终(在今天津JZ区)。苗曾听说吴汉只带了二十来人,便认为吴汉没有防备,只是例行公事地前来拜访,便亲自出城迎接,毕竟吴汉是拿着刘秀的节杖来的,大家怎么说也是一家人嘛。

哪知道吴汉真是人狠话不多,远远看到苗曾欲上前见礼,就暗中给手下打好招呼,也不下马,径直快马加鞭地冲到近前,拔出佩剑,将苗曾一挥两段。跟着苗曾出城的几个亲随刚想动手,就被吴汉的手下就地斩杀。然后,吴汉高举符节,厉声喝道:“苗曾拥兵谋反,不奉刘公征调,今我奉节杀之,以儆效尤,尔等还不速速听令!”诸将本就对作威作福的空降领导不满,今见其身首异处,哪里还肯为他卖命,闻言忙环跪于前道:“愿听将军号令!”

就这样,吴汉只一个回合就斩苗夺军,威震幽州,其余诸郡皆望风归附,各发突骑共计五万余人,浩浩荡荡地随同吴汉南下,与刘秀会师于清阳(在今河北清河东南)。

刘秀麾下诸将见吴汉带来的士马甚为强盛,都觉得他不会轻易分给别人。哪知道吴汉却在第一时间找到刘秀,呈上军士名簿,任凭刘秀处置。诸将见状,都请求刘秀多给自己分几个幽州兵,刘秀对此笑道:“你们这些人啊,刚开始非说吴汉不肯将精兵强将分给别人,现在又为何上赶子想多要些人,难道心不会痛吗?”诸将无不面露羞惭。

正是从这件事中,刘秀见识了吴汉的本性,明明可以轻易成为自己手下最大的军头,却甘愿拱手奉于主公,这样忠心的人如果不值得信任,还有谁可值得信任?前面的雪中送炭已经让刘秀感激不已了,如今的拱手分兵更是让刘秀铭感五内,刘秀对吴汉始终信任有加,应该是从这一刻起就情根深种的。

得到幽州兵团后的刘秀,终于有了可以叫板更始帝的资本。不过,在走上和更始帝分庭抗礼之路前,他必须首先解决近在肘腋的谢躬。

谢躬是个很勤勉的家伙,对更始帝也很忠诚,刘秀的几次拉拢都未能成功。实在没法的刘秀只好使出戏精般的帝王之术,起劲恭维谢躬,夸他是“真吏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谢躬始终对刘秀心怀芥蒂,但在刘秀一再释放的善意的迷惑下,还是对刘秀放松了警惕。

刘秀要想一飞冲天,就不能不摆脱谢躬的掣肘。刘秀在决定出手后,就去对谢躬说:“我决定讨伐青犊军,想请谢尚书帮我对付尤来军,到时候功劳都归您所有!”谢躬见刘秀主动挑硬骨头啃,不疑有它,就命令将军刘庆和魏郡太守陈康共同守卫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在今河南安阳),自己则率军在隆虑山(在今河南林州)截杀尤来军。哪知道,尤来军陷入绝境,战力突然爆棚,反将严阵以待的谢躬杀得大败。

就在谢躬与尤来军拼死拼活之际,吴汉奉刘秀之命,劝降陈康,夺取邺城,抓住了谢躬的妻子。等到谢躬败回邺城,等着他的就只有一碗冷气森森的板刀面了。

就这样,刘秀在吴汉等河北豪强的支持下,彻底挣脱了更始帝的羁绊。此后,吴汉随刘秀在河北围剿各路农民军,只要吴汉上场,妥妥地就是突骑的箭头人物,每每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见吴汉如此好胜争强,刘秀不免有些担心,万一哪次战阵不利,吴汉受不了那个刺激怎么办?这些年下来,刘秀可是见过不少因为打败仗而心生惶惧再无斗志的货色,其中抑郁成疾的也有不少。刘秀一担心,就在一次吴汉受挫后亲自去其营中探视,哪知道刘秀本来准备好了一大碗心灵鸡汤,还没来得及盛给吴汉,却发现吴汉意气如常,正在忙着整理兵器、校阅兵马,丝毫没有打了败仗愁云惨雾的样子。刘秀看后不禁赞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史上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差强人意”就此诞生,现在我们将这句成语放回当时的语境,不难看出,刘秀是在夸吴汉是个小强级人物,虽败不馁,颇能振奋士卒的意志,这种格局与威望完全抵得上一国的军队。也就是说,此“差强人意”实为“甚强人意”,而非“稍强人意”。

此后,刘秀在河北众将的拥戴下,在鄗邑(在今河北柏乡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刘秀在大封功臣时,不得不考虑平衡河北派与南阳派的关系。他任命有定策之功的南阳派首领邓禹为大司徒,任命顺应《赤伏符》“王常主卫作玄武”的河北人王常当大司空,大家对此没有太多异议。偏偏是在任命执掌兵权的大司马时,出现了重大分歧。

一向迷信谶纬的刘秀借口《赤伏符》中提到过孙咸,就提议让孙咸担任大司马。这下可炸锅了,孙咸是何方大神,谁也不晓得。邓禹和王常皆是有功之臣,大家不服也得服,可是孙咸只不过是赤眉军中的一个逃兵,有啥资格做众望所归的大司马?但是,如果不让孙咸当大司马,刘秀借以称帝的《赤伏符》不就掺水了吗?关键时刻,不知道是哪个高人出了一策,如果能让孙咸消失,不就自动解决问题了吗?可怜的孙咸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做掉了,刘秀知道后,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到底让谁当这个三军统帅呢?当时,众人公推了两个热门人选:一个是吴汉,一个是景丹。如果论功劳,两人都战功卓著;如果论资历,景丹成名早于吴汉;如果论仁德,景丹远胜吴汉。关键时刻,还得大领导拍板,刘秀遂以吴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任命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并晋爵舞阳侯。同时,封景丹为骠骑大将军,秩同大司马,总算是平息了这场内部纷争。

吴汉之所以能在这场纷争中胜出,除了他在刘秀心中的第一印象极佳外,还有就是吴汉独一无二的身世。他生长于南阳,发迹于河北,属于河北、南阳两派势力都能接受的复合型人才。而景丹则生长于关中,发迹于河北,只能获河北派拥护,却很难得到南阳势力的认可,因此,尽管多方占优,景丹也只能与统帅全军的大司马一职失之交臂。

就这样,小亭长兼马贩子吴汉成为了横空出世的刘秀政权的三军司命。他将亲率铁骑,荡平四方,为东汉帝国立下不世殊勋!

裹伤酣战的平寇帅

新成立的刘秀政权面临的困难不是一般的多,其中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和更始政权的切割问题。为此,刘秀派邓禹攻击更始政权的大本营长安,同时派吴汉率领十一员大将统带汉军主力进讨朱鲔驻守的洛阳。其间,虽颇费了一番周折,所幸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个中情节笔者在此处就不赘述了。因为吴汉是个枪出如龙的硬汉角色,实在干不了说客这种需要绣花功夫的细活。

公元26年,吴汉率领王梁、耿弇等九将,进击檀乡(在今山东兖州)农民军。当年正月,长期流窜于清河、魏郡(在今河北临漳东南)的檀乡军与吴汉大军遭遇,立即遭到幽州突骑的攻击,农民军大败,前后降者达十余万人。听到吴汉又下一城,刘秀遣使封其为广平侯,食邑四县,与邓禹一个待遇。

之后,吴汉再接再厉,又率诸将击破邺城西山贼黎伯卿等,一直追杀至河内郡的修武,将贼人占据的巢穴一扫而光。此战之后,洛阳东面与邺城以西的大片区域得以安宁,这让刘秀拥有了一方可以安心发展的基地。刘秀闻报高兴不已,亲自到军前慰劳将士。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有点跑偏了。休整一段时间的吴汉进兵南阳郡,先后击败盘踞在此的更始旧将,夺取了宛、涅阳(在今河南南阳西南)、郦(在今河南南阳北)、穰(在今河南邓州)、新野诸城。本来应该以王师形象出现的吴汉大军,进入南阳后,却在吴汉的放纵下劫掠乡里,顿时搞得民怨沸腾,瞬间逼反了破虏将军邓奉(刘秀姐夫邓晨的侄子),引发了刘秀内部河北派与南阳派的一场明争暗斗。邓奉所部本就英勇善战,再加上对吴汉滥杀乡亲同仇敌忾,结果一连击败了刘秀的数员大将,最后逼得刘秀亲自出马才捉住邓奉。刘秀本想以事出有因赦免邓奉,但岑彭和耿弇等将皆不同意,最后只得杀了邓奉平息众怒。因为此事,一向与刘秀伉俪情深的阴丽华难过了很久。

吴汉并没有因为给刘秀的仁义之师抹黑就受到过多处分。而是在被邓奉奋力击败后,率军南下,一头撞上了想捡瓜落的楚黎王秦丰,双方大战于黄邮水(古棘水在今河南新野东的一段)。身处逆境的吴汉再次发挥出小强的威力,身先士卒,一往无前,顿时激起幽州突骑的滔天战意。结果,明明占优的秦丰却被一支残破之师打得没了脾气。这正是吴汉另一个让刘秀欣赏的地方,也是他能够立身保命的绝学。之后,吴汉又与偏将军冯异组团,先后击溃铜马、五幡等农民军残部,率耿弇、盖延进攻轵县(在今河南济源南)地区的青犊农民军大部,迫其投诚。至此,河北的割据势力基本扫清。

公元27年,吴汉再次率领杜茂、陈俊等将南下攻打刘永。刘永是汉朝宗室,曾被更始帝封为梁王。更始政权倒台后,刘永坐大,自封天子,成为割据东方的一股强大势力。为了争夺汉室正统,刘永和刘秀展开了大战。

吴汉先将刘永的大将苏茂围困于广乐(在今河南虞城北),逼得刘永发兵救援。之后,吴汉在与刘永大将周建的接战中,被击伤战马,坠落伤膝,所幸被部下救回大营养伤。诸将见状非常担心,就对吴汉说:“如今大敌当前,主帅却受伤卧养,恐怕士卒惧敌离心?”吴汉闻言,二话不说,让人给自己裹紧伤口,然后挺身而起,下令军中杀牛宰羊,饱餐一顿,然后激励三军。看着面前这个面容坚毅、人狠话不多的统帅,那些跟着吴汉转战南北的将士们,瞬间找回了自信。

第二天一大早,自以为得计的周建和苏茂合兵一处前来挑战。吴汉当即遴选精兵为前锋,如杀神附体般地带领众将奋力进击,结果一战就击破敌军,苏、周二将只得放弃广乐狼狈而逃。击败了刘永主力的吴汉留下杜茂、陈俊防守广乐,自率大军与盖延一道将刘永围困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已被吴汉打断筋骨的刘永,可没有小强的百折不挠,在城中食尽后就被部将斩杀,连同他的皇帝梦一起成为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公元28年,主要活动在河南濮阳一带的五校农民军也遭到了吴汉的血洗。吴汉率领大将陈俊与王梁在临平(在今河北晋州东南)击破五校军,然后一路追击直至东郡的箕山(在今河南禹州、登封、汝州一带)。彼时,鬲县(在今山东德州德城区南)发生了当地五姓豪强驱逐县官的事,吴汉索性带着部队前去仲裁一下。吴汉认为,豪强造反,是县官御下无道所致,就命人将其逮捕,押送洛阳治罪,同时传檄各郡一定要好好听从刘秀的政令。这一手干得很漂亮,让五姓豪强再也没了闹事的借口,慑于吴汉的兵威,自动开城请降。不用打仗就搞定了一场叛乱,诸将不得不服。同年冬,吴汉又率领耿弇、王常在平原郡击破富平、获索等小股农民军。

公元29年,越打越少的农民军面对吴汉的凌厉攻势,发挥熟悉地理的优势,绕过吴汉军中的观察哨,竟然对汉营发动了夜袭。一时间,汉军大营喧哗声此起彼伏。惊慌中的众军士看向吴汉时,却发现他们的主心骨正如老汉一般安坐不动。登时大家都定下神来,众将领也各司其职,指挥部下万箭齐发,将偷营的农民军杀退。就在农民军士气低落地返回自家营寨后不久,吴汉却连夜带领精兵出营反杀,一举攻破敌寨。小样儿的,竟敢和老子玩偷营劫寨的把戏,不教训你一下,吴字岂不要倒写?之后,吴汉又是一路追讨,直至无盐县,兵锋直指渤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