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26(1 / 1)

兰江,是西南地区一条大江,它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发源,经过滇省全境,澜江流域地貌复杂,在滇省境内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包括虫岭在内群山连绵。兰江的江水十分湍急,在某些流域更是暗礁密布,河床低深。

刘大师每天在虫岭上俯视兰江,既是修行,也是享受。刘大师十分喜欢傍水而居,他老家也是一座江边大城,家境殷实的家庭为他早早实现了在出生即在罗马的人生境界。

兰江上的虫岭,早年间都是板猪村村民在山脚种植少量茶树用以贩卖维持生活,整个虫岭都是荒芜无人区,唯独半山上据说是旧封建时代的道观崩塌后残留的断墙烂瓦让村民偶有引经据典的村史往事作为谈资,随着大师在那个世纪之交年代成功从板猪村委会中租赁了虫岭并且开发种植了数百亩的班章茶树,虫岭才慢慢改变了原有的原始森林状态,在那个时代,板猪村这样的三无产业偏僻且交通严重落后小村子绝对是穷得叮铛响的深度贫困村,在后来刘大师租赁了虫岭后,得益于每年不断的租金,村民开始在刘大师的引领下种上茶树,推销村子养的土猪和村民自家制作的纯正手工腊味,后来板猪村在进入脱贫攻坚时代被纳入国定贫困村,得到各级的政策倾斜和海量资金扶持,危房改造、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特色产业得到全额财政拨款,同时得益于发达的电商环境,板猪村村民借着电商的东风,搭上了直播这条快船,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民生活开始好过起来。

在刘大师入驻茶园之初,村里连个像样的村公所都没有,更不要提卫生室这样便民低廉的国家红利了。幸亏刘大师学道时老道长传授了一些基础医术,在道教学院进修时学过中医课程,板猪村许多村民都得到刘大师施以回春圣手,不管对不对路,反正一套银针扎下云,再加几包中药,基本上小痛小病都会痊愈,所以刘大师在板猪村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许多时候,大师出去办事时,都借口于找草药或者寻找方子,村民深信不疑,大师也是名符其实,板猪村一些千奇百怪的民间传说,也随着村民和大师的交流,一股脑的全让刘大师给听得烂熟。

比如,兰江里有条大蛇,估计现在已经化龙了等等这类民间传说特别多,尤其是板猪村位于兰江畔,许多民间传说就来自于兰江。

当然,兰江也是十分凶险之地,在旧时代,交通工具奇缺,人们横渡兰江靠竹筏或小木船,面对湍急的水流,一个不留神,甭管水性好不好,在这条暗礁密布、河床复杂的兰江里就是一起溺亡事故,罕有人在坠江中得以逃生。死得人多了,一些妖魔神怪的传说就出来了,甚至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拍着胸脯指天顿脚发誓赌咒道,江里有条大黑蟒,很大很大,已经化龙了,吃了很多人。当然像这样的传说在现在的环境中,徒增一点笑料,真有一条大黑蟒,早就成了板猪村村民铁锅里的地龙羹了,现在的野生动物早成了群众餐桌上的野味,你以为中华民族吃文化几千年的传承是虚的啊。

兰江里的江鱼也特别多,一到春夏之季,板猪村村民或多或少,都能在江里或网或钓起条把两条十来斤的江鱼,在兰江的下游流域,是外国地带,据说那里的鱼更多更大,尤其是一种叫巨暹罗鲤在新闻报道中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斤,需要十几条大汉用巨木才能扛起。按道理,兰江没有什么电站之类的分隔层,鱼应该可以到处游来游去,刘大师曾一度以神话思维猜测,这些所谓的巨暹罗鲤,正是从兰江中发育,然后顺流而下,期望鱼跃龙门,游入南海化龙。当然,这也是刘大师的臆想。

有时候,臆想往往接近真相。兰江流经板猪村下游一处十分开阔的江面,四周都是高耸的山峰,江边全是陡峭的石壁,平时村民无事是绝对不肯定到这处江面来的,因为根据水利部门在江边树立的警示牌得知,此处水深达数十米,加上江面离岸边足足有近百米,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平常百姓敢来这些地方网鱼,当真是不要命的。看似平静的江面下,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回旋暗流冲刷着江底的河石,构成了一条条复杂危险的暗沟,暗沟隐藏着不少黑乎乎的巨大缝涧,缝涧中隐约有庞然大物在翻动。

这处江面正对着虫岭茶园,是刘大师平时看得最多的一处的江景。茶棚中,刘大师对着一本经书,认真诵读着,表情认真,时而转头看向江面,在常人无法探知的维度里,刘大师清晰的“看到”江面下,那隐藏在江底暗礁和缝涧中窝着的那一尾尾巨物,如果以高清热成像仪来拍摄,就会发现那是一条条庞大的江鱼,数百条体重超过一百斤的江鱼构成了这道江面上独特的风景,这风景恰恰只有刘大师一人独享。经书名为《大洞真源上善妙水经》,刘大师喜欢水,善长水的道法,他来虫岭,并非为了这百来条体格庞大的江鱼。

刘大师早年刚习得道法,以为可以纵横天下,于是四处游历,风尘人间。就在板猪村附近的江面上,刘大师欲以道术想强渡兰江,不想那天却刚好是端午,兰江发大水,浑浊黄褐的江水中,一道乌黑而硕大的蛇身骤然在江面上闪了一下,天真的刘大师以为江面那道黑影只是眼花,不曾想着龙虎山上一位老道人赠送的护身符突然在雨中自燃,靠着自燃的护身符,惊醒了自狂自大的刘静杰道长,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位静修黄庭经的刘大师,产生了一个除妖卫道的民间道士合作社,虫岭上也多了一个茶园子,刘大师也在等着那道黑影的再现,等了十多年,仍然在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