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实验室 44(1 / 2)

才过了一天,黄一士就被庆麟教授拎到他的办公室了,办公室里还有另外三名学生模样的人已经在等着了。

“小黄啊,说说,你为什么考虑用八叉树呢?” 庆教授连寒暄都没有,直入主题。

“教授,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把整个空间看做立方体,切三刀,就变成 8 块;然后递归,每个立方体都这样分解;所以八叉树是最合适的数据结构。这个树有一个特点,在检测一个点是不是在某个空间中时,可以从最初的 8 个开始,比如,这个点不在 1 号立方体里,那么必然不在它的子立方体里;你看,这是 8 分法,即使有一百万个立方体,也只用 7 次,就可以快速检测到点的位置。”

“那有什么好处呢?”

“教授,比如我们在计算导弹是否击中飞机时,就用导弹的杀伤半径作为立方体的大小,比如 25 米吧;如果导弹和飞机在同一个立方体中,我们就认为导弹击中了目标。”

“可是,一百万个立方体太多了,计算机内存都不够吧?” 一位学长插话道。

“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建立一百万个立方体的。你看,导弹和飞机经过的立方体数目实际上很少的。我们只要在它们飞过的地方分割立方体就行了。这个数据结构还可以用于视锥检测,我们能看到的立方体,才对它进行绘制;这样能大大减少场景绘制的计算量。”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庆教授问,所有人都紧盯着他。

“呃,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到数据结构,树那一部分时想到的。” 黄一士有些心虚,‘难道八叉树这么早就被应用了吗?’

“八叉树差不多 7、8 年前就在计算机图形学论文中就被提出了,但是没有听说实际应用的,主要是计算资源占用太大,一般计算机都支撑不起来。” 刚才那位学长补充道。

庆教授兴奋地一拍桌子,目光炯炯地看着黄一士:“小黄,加入我们项目组,怎么样?”

“教授,我才大一,按规矩,不是到大三才可以参加项目组吗?” 黄一士有点为难,他其实是想多学一点数学的。他在修士军的师傅对他最主要的抱怨,就是觉得他数学不好,不能真正理解空间折叠的数学算法的意义,只能运用速算公式,即使他算得超快,运用时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想象力,但也只是运用。这限制了他进一步向上提升的可能。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能当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当不了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可惜了这一副好脑子,怎么数学上就不开窍呢?” 那位师傅的叹息,让黄一士非常郁闷,但是没人有时间从微积分开始教他,宇宙间的数学原理是相同的,但数学语言、符号并不一样。他们主流的宇宙理论是:这个宇宙是一个数学宇宙!可惜人族这里,还没有得到证明!

“小黄啊,参加项目组,肯定会有一些好处的。比如,你就不用担心挂科了。平时上课,只要上好专业课和英语就行了。还有,计算机是实践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实验室里,你可以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理论,实际操作,形成你自己的判断。” 庆教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

黄一士还在沉吟间,一个心直口快的学长咕哝了一句:“至少计算机可以随便用,不用到排队、交钱。”

“教授,我加入!” 300 毫秒没到,黄一士就答应了,搞得庆教授和那位学长都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庆教授得偿所愿,心里自然高兴:“时芃” 他招呼刚才那位学长过来,“以后你负责带小黄,他还小······没到 16 岁吧,多照顾点吧。”

“啥?!” 三名学长,现在该叫师兄了,都惊异地张大了嘴。黄一士过去一年注重锻炼,吃得也好,身体比较结实,除了面嫩一点,还真看不出没到 16 岁。

“各位师兄,以后请多多关照了。” 黄一士微微给他们鞠了个躬。

“小师弟,我叫时芃,时间的时,芃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平凡的凡。” 时师兄过来,带着黄一士参观实验室,介绍每个人、项目和一些设备。

你别说,还真有一些“上古”的设备,黄一士是真没见过。比如:10 公斤的便携式电脑,上面配的是 9 吋的显示器,双软驱,要外接键盘,还要好几千 s 元!

“咦?你们用的是 iq 牌的打印机啊!” 黄一士看着打印机上的商标,想起了上一世,他曾经短暂工作过的前东家,里面可有不少 iq 的都市传说呢。

“是啊,这是最新型号,不便宜呢。” 时师兄得意的介绍。

“那如果我弄坏它,不用赔钱吧?” 黄一士笑着问。

“你只要不拆开它,正常使用,坏了当然不算你的错。” 时师兄怕他是不谙世事,详细说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