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上机 43(1 / 2)

计算机系的机房在二楼右边顶头的房间,进入机房还要换拖鞋。早些年还要换白大褂呢。

黄一士他们班第一次上机是练习打字。总共用于练习打字的机时是四个小时,分两次。上一世,这四个小时,被黄一士看作最有价值的四个小时:因为练出的高速打字能力,为他在后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省掉了无数个小时;盲打可以让他一边思考,一边输入的速度能够追上他思考的速度。

老师们则另有考虑,很多人这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连开机按钮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四个小时,只是让他们熟悉一下而已。

机房比较狭窄,长桌摆成了两个长长的“口”字,摆在桌面上的其实并不是计算机,而是 unix 终端,由一台不知藏在何处的计算机驱动;学生们接触的就只有键盘和显示器。顶头一边是个黑板,上面写了一些常见的操作命令。

黄一士当然不用练习打字了,他有自己的计划:他打算做一个射击游戏,核心是不同的枪械、子弹的初速度不同,飞行时还要受风速的影响,目标同时在移动;击中目标不同部位的伤害值不一样,但是要尽量贴近真实。他此次只是输入核心算法,看看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能否应付这个计算量。

这个时候的 unix 漏洞挺多的,黄一士很快就找到办法,给自己升了管理员权限,到处查看主机上的资源;有 c 语言编译器,有 pascal 编译器;想了想,还是给 pascal 老师一个面子吧,用 pascal 写吧。虽然这门语言最终没落了,但从现在看,它还是有十多年的辉煌呢。

核心算法并不太复杂,灵活的设计可以使它接受各种输入参数,来验证黄一士的想法。很快,他就开始实验各种枪支的设计效果,和程序的运行效率。ak-47,故意把它的枪口跳动设计得很大;m-16,穿透力不足;54,50 米外杀伤力极低······

“我能试一下凯山 1a 吗?” 一个声音在他背后响起;黄一士过于入神,而且在大学里,那么放松而自由的地方,他早就没有任何防备之心了;回头看是却是那位在图书馆见过一面的老师。

“呃,老师,凯山 1a 是什么?初速度是多少?”

“4 马赫,射高 0.5 到 25 公里,射程 40 公里。”

“那是······导弹吧······地对空?”

“你的武器可以设置参数吧?威力就当作是一个大号手雷吧,很大的那种。”

“目标是人啊。可挡不住导弹的。”

“那你把目标速度调整成 2.3 马赫,生命值加 100 倍,距离······20 公里吧。”

“好的,我试试。” 黄一士乖乖地“屈服了”,有点上课看被逮住的感觉。

调整了几次,因为目标受操作台控制,会自己躲,凯山 1a 都没有击中目标。围观的同学们都有些失望,发出了几声哀叹。

“给导弹加上 tvm 制导方式。”

“啥?!老师,什么是 tvm 制导方式?” 黄一士有点傻眼。

“简单说,就是导弹能看到目标,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角度,但是弹上计算机太蠢,无法计算,就把角度发回去,计算完成后,再把指令发回导弹,指示导弹下一步动作。”

“那应该有延迟吧?延迟多少毫秒?”

中年老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再看看周围的好奇的同学们,随意给了个数字:“你先设成 100 毫秒。”

黄一士有些汗颜,要是真有什么凯山 1a 这种导弹,他刚刚就在问顶级军事机密了。他赶快写了个简单的三角追踪算法,代入时间片;这下,导弹击中目标的概率大大增加了。“老师,好像要限制一下导弹的转弯半径,过载;不然太理想了······呃,算法我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中年老师眼睛却更加明亮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