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盘古计划 13(1 / 2)

高进虽然打断了丁祖生的发言,却遵照他的事先申明做出了举手示意。

丁祖生因此并未不悦,他回答完高进的问题后,微微一笑,继续介绍他的介绍。

“接下来是生物医疗船,‘扁鹊号’,酒泉地下基地制造并发射。”

“该舰负责舰队医疗保障、生物研究和培养,是舰队的医护兵和生物科研船。”

“根据早期制定的‘生命之种’计划,为节约资源,准备随同移民的地球生物,除特定实用品种外,其他大多采用低温冷冻种子和胚胎细胞等形式,存储于扁鹊号上的独立船舱。”

“然后是‘墨子’号,科学舰,重庆小寨天坑基地建造发射。”

“墨子号将集结全球优秀科学家群体,研究前沿的宇宙空间科学项目、材料技术和宇宙生命科技、行星探测技术等等。还有,最先进的曲速引擎研发也将在墨子号上与总部同步开展。”

韦子见听到这里,不由地心头一跳,这是能安抚妻子的答案吗?韦子见思索着妻子昨日倾诉的“技术爆炸”这一人类星际远征困局。

丁祖生知道目前公布的内容信息量巨大,与会者没有时间完全消化和过多地发问,好在会后按规定会将加密资料分发与会者,于是他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流程一股脑地完成自己的宣讲。

“接下来,五十艘综合保障舰,是舰队的生活管家和保姆。负责物资运载、食物培育和供给、生物质循环利用等的大型远航保障工作,由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和物资合作建造。”

“其中,亚洲十八艘、欧洲十二艘,美洲九艘,非洲五艘,大洋洲三艘,由各个主要投资国自由命名。”

“另外,火星基地承担三艘资源船及相应物资的采集工作。咱们月球基地这艘,负责运载巨量的核聚变材料氦-3,以及各种月球上储量丰富的矿物。”

“还有三艘资源开采船,数年前已经前往木星和土星轨道附近,在其卫星及邻近小行星上搜集稀有矿物。”

“新建造的资源舰,其零部件生产完成后,按计划运输至‘瑶池’大型轨道空间站进行汇合、组装。”

“这种舰很大,内部空间足足有六百万立方,每艘还配置有十艘小型物资运输艇。”

“‘文明’号,这是一艘特别的资源存储船,它被单独命名,在中国建造。”

“为人类文明辉煌成就的纪念和延续,我们带上了众多的历史文物。这头一批文物的选择,是由我国权威的文化学者和考古工作者们共同投票确定的。”

“没有别的国家的文物”?有外国人提问道。

“有,比如人类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还有青霉素药瓶这些”。丁祖生笑了笑回答道,他看出提问者瘪了瘪嘴。

“移民建设工作,包括各类工业基础设备的运载,工程师团队,舰队的维修、零配件保障任务,将由六艘工程舰‘鲁班’负责,分别编号一至六。”

“他们配备基础工业设施设备的同时,还有太空牵引子船和海量智能工程机器人,它与另外几艘特定的资源舰一样,都具备一定的重核聚变元素合成能力。”

“也就是舰队需要任何材料或者工业产品,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只要找得到基础原材料或者通过废物回收利用,这艘船上都可以一步步捣鼓出来。”

“这六艘舰船在广西大石围天坑群的各个地下基地内建造发射。”

丁祖生看了看会议室里兴奋又骄傲的中国同事们,燃料组专家彼得·孙笑了笑,小声嘀咕道:“万年基建狂魔”。

“通讯和数据中心舰,代号‘烽火’。中欧联合在德国鲁尔工业区老煤坑基地建造,由中国提供技术和设备保障。”

“该舰负责整个舰队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交互、同步,海量数据的快速云计算与分发,航路测绘和星际空间地图演算生成。”

“在综合比较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的优缺点后,融合制造的最新一代‘女娲’超级人工智能系统也将上舰运行。”

“烽火号是整个舰队的中央数据信息库和数据中枢神经,它负责各舰、各基地之间高效的数据组网传输、处理和通讯保障。”

丁祖生思路清晰、未作丝毫停顿,显然对整个舰队的情况早已熟稔于心。

“下面是大型科研资源舰,‘鹿蜀号’,在火星基地上空的轨道空间站‘尧帝’建造组装,由星合组织高层直接调度安排。”

“舰船性质和任务保密,将在舰队汇合整训后适时公布。”

曾经在火星基地工作的阿什利举手问道:“那么庞大的火星地面基地呢,只干这点小事儿吗”?

丁祖生看向阿什利说道:“火星现有的资源开发和数年来的建设进度,在经济性上不宜承载过多的建造任务,但是通过资源开采船搜集矿物,以及支援‘鹿蜀号’的建设是有足够能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