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中传道(2 / 2)

说着来到了云楼阁,虚尘子找到《太清元道真经》翻开,上面写道:“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黄老之心秘也……”,虚尘子握住经书的手略微颤抖,眼睛快速扫完这一页,迫不及待继续往下看,写道:“……又诸道皆有师奉,皆明犯罚,此道无诸师奉,故无罚也。诸道皆须择山处静,或别处草庵乃可行之,不然有损,唯此道可尘世成之……”虚尘子看见这里,往后又看了几行,突然回过头盯着这几行字看了几遍。顿时悲从中来,停下了看书的动作,也不往下看了,把书合上交给杨捷星请他帮忙找个抄书小吏,抄录一本让自己带走。

杨捷星看虚尘子举止异常、神态不适,颇感奇怪,自己接过经书,看了两眼,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大师,有何特殊吗?经书不都么个样子,这本书比之你们藏在山上那些不与人看的,不随意传人的好像还高明些,在哪都能练,岂不是妙事一桩。国主将此经传出,不可谓不是造福天下。”

虚尘子看自己先前一番话并没能彻底点醒杨捷星,此刻也不愿再多言,“还请杨大人快些找人把经书抄录,阁下许诺进谏之事,还请务必放在心上,若是日后嫌这京中气小烦闷,也可去我那湛寂宫中小住,贫道也可陪同大人见识一番不一样的景色。”

杨捷星说:“当官岂有不为民者,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这点还请大师放心。眼下事多紧急,大师之邀,在下日后定然赴约。”

经书抄录了一份交由虚尘子保存,杨捷星回去复命。等不多时,杨捷星过来告诉虚尘子可以离开了,同时再次传达了周衮的意思,要虚尘子将这经书大力传播,切不可私藏。

虚尘子领了旨,带着随从出了皇城,回到下榻的客栈。拿着誊写好的《太清元道真经》,虚尘子已然知道这周衮打的是什么算盘,可是他却说不出口。“此道不需师承,于尘世便可修行,确实有大道风采,不愧元道之名。失传百年,重见天日竟只是为了愚弄百姓、安抚民心,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想当日,惠能大和尚悟出‘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禅宗由此日渐兴旺。既已下诏要立国教,今日却又拿出这部经文,帝王心术果然制衡而已。”

修道五十余载,他已经明白这就是个骗局,但他身为道宗领袖,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千千万的道宗弟子产生影响,他又岂能直言?即便直言出来,或许那些执迷不悟这还会继续沉湎在这虚幻的骗局之中,只是那时他虚尘子只会被当作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再也无力改变什么。

“今日要我大力传颂,说到底这经书和我终归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虚尘子想把这经文烧了,不使传出,但即便这样也改变不了什么,只会招致自身之祸。

因念及此,遂做一偈:

处世皆为道,非只颂文经。

勿捞水中月,莫贪风月镜。

成仙路飘渺,望君及时醒。

现世除顽疾,功成自有名。

题写在扉页醒眼处,惊醒世人,不要被这经文所惑。随从看到扉页上的偈,颇为不解,“方丈,您题写的这偈言,倒不似我道门之语,反像那儒家劝人考取功名的俗言。”

虚尘子听了问:“俗吗?”随从回:“俗。”虚尘子又说:“俗就对了,你我不都身处在这俗世之中吗?名曰方外,又岂在方外?什么时候你看懂了,什么时候就触及大道了。”

说完,不等随从多问,出了客栈。回到湛寂宫后,虚尘子被传授失传百年经文的事,早已传遍大街小巷,虚尘子按要求开坛讲法,《太清元道真经》也被传抄至曲辰国各处,自不必多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