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1 / 2)

第二天一大早,大海就载着豆腐往镇上去了。今日是个好天气,再加上农忙已过,赶集的人也多了不少,比还要热闹几分。

大海在路上还碰到好几个熟人,热情地同他们打招呼:“李伯,你背了一簸箕的东西上镇上干啥呀?”

李伯用手擦了擦汗,缓缓抬起头看了一眼大海说道:“我这不是家里的红苕丰收了,想要去粉坊换点铜钱使使。大海,你出息了,家里什么时候添置的牛车呀,真气派!”

“我哪里有什么出息,还不是前几回靠着欢儿在家琢磨出的吃食在镇上出摊得了点辛苦钱。你上车来和我一起吧,我也要去镇上赶集。”

李伯看到大海诚恳邀请,直接拒绝他又会拂了他的面子,想着自己背那么多红苕也是真累,就答应了上车,一屁股坐上了牛车。

多个人在车上也多了些人气,一路上说说笑笑走了几里路,转过山头恰好碰见杨寡妇在歇脚大声喊道:“杨大嫂,你也去镇上买东西?”

“大海兄弟,真巧呀!”杨寡妇看见崭新的牛车,满眼羡慕,尴尬的别过头继续扇风,不再多说避免旁人误会。寡妇门前是非多,就是野狗都要绕道走。

王大海虽不是精明之人,也懂得寡妇的难处,要真是撇下杨寡妇在路上他也于心不忍:“杨大嫂,我跟李伯也要去镇上呢。你上来和我们一道吧,我和李伯在前面坐着,你就坐在牛车后面不碍事的”

大家分开来坐也不怕那些爱嚼舌根的人乱说闲话,青天白日的也不会也什么事情发生。

于是杨寡妇也坐上车一起走了。早上的山风冷得扎脸,杨寡妇蜷缩着身体躲在木桶后面,心里委屈得想起了自己的丈夫:“杨哥当初要是不出去当兵就不会战死,现在的自己也不会过得这么凄惨。虽有娘家人帮衬,但是这家始终不是完整的。”

杨寡妇不敢落泪,只能自己用力捏捏大腿内部的肉,让疼痛感袭卷全身迫使自己头脑清醒,从悲痛的记忆中走到现实,其中的辛酸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体味。

走了没多久,大家就看到镇上的门牌了。一行三人都打起精神来,在镇口分道扬镳相继离开。

李伯背起红苕朝着粉坊走去,杨寡妇提着篮子朝城里去了,临行前纷纷向大海致谢,感激他捎了自己一段路。

大海倒也不在意这些细节,摆摆手赶车牛车去往西市去卖自家的豆腐。有了之前的经验,大海已经熟能生巧地应对各色客人,再也不胆怯退缩,扯着大嗓门在市场上吆喝。

那些老熟客都是人精,看到大海来摆摊都不问价格地掏钱买豆腐。大海家的吃食特别好吃,价格也公道,晚了可就没有了。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大海带来的豆腐卖的只剩下十来块,非常受欢迎。

按照旧例,大海给了两块豆腐给旁边出摊的大婶,剩下的则送到药铺去,也顺便看看自己的儿子过得怎么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