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阿弘03(1 / 2)

1984年8月

阿木家的老二是个傻孩子,村里的人都这么说。

阿弘已经四岁了,但看着还是脑子没有长全的阿呆样子。鼻涕总是在鼻子下挂着,流的长了他就用力一嗦收回去。嗦不回来,就拿手背擦。鼻涕干了,就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就像雨后蚰蜒爬过后的痕迹。考究些的孩子和大人看到他这带着鼻涕干的手,多半会皱着眉头走开,不愿意和他玩。

最要命的是,他直到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只会吱吱呀呀的喊,含糊不清。于是村里人就开始同情起来,说老裴家瘫了一个就算了,还生了个哑巴,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阿弘的脚特别宽,像只鸭子,因为他不穿鞋老是光脚。没有东西束缚和纠正他的脚型,脚就像疯长的野草,肆意地按自己的想法生长着,终于变成了横且厚的笨蠢的样子。后来这也练成了功夫,就是无论天多热地面有多烫,也无论什么地面哪怕有小石子的,他都能跑的飞快。小时候一直出去玩,晒得黝黑,光着脚穿个破裤衩来回跑,像极了动物世界里追逐猎物的非洲人。

他倒不是喜欢光脚,而是家里没钱,阿木不给买,说等到哥哥的穿旧了、穿小了再给阿弘。所以阿弘有了念想,就等着哥哥换鞋子。可是哥哥也就那么一双人家那里要来的破鞋子,一样舍不得换,所以等到阿弘拿到心心念念的哥哥的旧鞋子的时候,鞋子也就剩了一个鞋底了。鞋面不是有几个洞,而是洞上面留了点鞋面。

阿弘不在乎,他吧鞋子捧在手里,求着奶奶修一下。奶奶看了说没得修。把鞋面撕掉了,用纳鞋底的针缝两个吊带上去,阿弘就把鞋底这样系在脚上,像极了罗马鞋。阿弘很是开心了一阵,你无论什么结构造型什么材质,好歹是脚底板上有疑似鞋的东西了。

可惜好景不长,毕竟是过了几手的东西,穿了没多久,唯一可以作为鞋子的部件的鞋底,也断了。阿弘很伤心,但是谁也没办法救治了,他把鞋子放在屋里,看了好几天。茶饭不思的样子,和他的年纪完全不匹配。

阿木和米花也看到了,但是没办法。他们自己都只有一双鞋子,买不起。阿木借了别人家孩子的鞋子过来,搁在一块木板上,用铅笔把鞋底描出来,再拿锯子把木板锯下来,用砂皮质打磨一下,就有了鞋底。再剪来很厚的绑带,用小钉子钉在木头鞋底上,成了一副木屐。

阿弘很开心,虽然他从没见过有人穿过这样的鞋子,但是这好歹是第一双专门给他的鞋子。

因为是木屐,所以走起路来会在地面发出咔哒咔哒的极响的声音,老远就能听见。所以阿弘只要出去,村里人听见木屐咔哒咔哒敲着地面的声音,就知道阿木家的小儿子来了。绑带粗糙,动作大了很磨脚皮,所以阿弘就小步猛走,样子像极了日本人。

到冬天就很痛苦了,他只有一双破棉鞋,没得替换的。每次弄湿了,第二天就得穿着湿湿的鞋子,用脚散出来的热气自己烘干鞋子。这种难受感会维持一天,那样的日子里,阿弘就会情绪低落,甚至有点病怏怏的感觉。

阿弘这孩子有点怪,前面陈家的小姐姐,有次对她哥哥说。

他来问我什么是死。我告诉他,就是断气了,不吃不喝了,不能说话了,不能和你一起了。

他就问,人为什么要死?我说人都会死的,他就哭了,转头跑了。

是啊,有点傻呼呼的。陈姐姐的妈妈也附和。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但是呢,有时候又看着很聪明。上次我吃瓜子,他过来问我,你在吃什么呀。我说是瓜子,他就问我好吃吗?我说好吃的。他就问可以给我吃点吗?你看,他还懂得婉转地要东西。

他们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