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阿义03(2 / 2)

女儿很喜欢阿义这个后爹,爸、爸的叫的很真心,阿义也很开心,偷偷给孩子零花钱。阿义也给小娟婆婆买东西,老太太一开始冷冷淡淡的,给就拿,也不废话。不算客气也还算客气。后来慢慢也就不崩着脸了,会说一些回来了,要走了啊之类的客气话。

传言是真的,婚后没两年,户口政策真的下来了。阿义算是肥料厂的老员工了,按政策可以落上海户口,并且是工人待遇,城里人说这个叫城镇户口。阿义去找了领导,恳请领导批准,让自己的侄子顶替自己,自己辞工了回乡下去。

领导让他想清楚,这么好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的,错过了将来可能就是一辈子农民。小徐他们也劝,说不如把小娟接过来。但是阿义很坚决,老王知道阿义为啥这么做,就让小徐他们别劝了,以后多照顾阿义的侄子就行。

临走时阿义把家里的钥匙都给了侄子,说阿奎以后这里都是你的了,好好做人卖力干活。阿奎满心欢喜的答应了,试图装出舍不得的样子,但哪瞒得过阿义的眼睛。阿义正色道,过年把你爸妈一起接到青浦来,我有话说。

阿义回青浦了,小娟在村头接她。阿义说,以后不用去上海了。小娟很是惊讶,以为是讲笑。阿义就说了经过。又说把城里户口送了,你莫要怪我。小娟哭了,说不怪不怪。她知道,阿义为了她真的现在把什么都给出了。

阿义在青浦落户了,农村户口,户口本上写着名字,裴学义。上了户口,阿义就去村里要口粮地,并且多要了些地。小娟说是不是多了些,只有你一个人只怕种不了这么多。阿义说自己一个顶好几个,多种些才管够吃。

日子开始正常了。阿义和普通男人那样,农忙的时候早上就去地里,小娟就像普通女人那样,送到门口喊着早点回来。白天小娟就在村里,和其他女人一起聊天。帮我就和其他普通女人那样,做好了饭等着男人回家。

小娟珍惜阿义,所以对阿义的一切事儿都很很用心,这小巧的心思倒和她小巧的个子匹配了。她特意去村里条件好点的家里去请教,一边帮人打下手一般学做菜。阿义每晚都会喝点酒,下卷每次都会给阿义准备一个下酒菜。阿义也很开心,每天回家就有饭吃,他觉得很满足。

春节的时候,阿奎带着父母来了。小娟第一次见阿义的家人,所以特别用心,整了满满一桌菜。阿义对妹夫一家说,以后你们可以不来看我,但阿奎你每年都要来!你在上海能落户,你舅妈是委屈了自己给的你这日子,你要感恩!弟弟妹妹忙替阿奎说,晓得晓得,这恩情不敢忘,阿奎一定好好孝顺舅妈!小娟说小姑说重了,以后这里就是阿奎自己家,没事就来玩,不打紧的。这一年的春节,小娟觉得特别的暖。

阿义回来后的每一天,小娟都很开心,村里人每天都可以看到小娟带着开心的微笑,露出漂亮的米窝。老王大哥来过几次,和阿义喝酒。老王喝了酒,偷偷地对阿义说你小子看着有点虎,挑女人的眼光倒不错。我开始还觉得小娟一脸寡妇苦相,现在看来,还真漂亮!

但有一件事,让小娟很不安。结婚这么久了,小娟一直没怀上阿义的孩子。小娟也盘算过,自己生过俩孩子,那么问题肯定在阿义身上,所以她虽然着急但是不好说。阿义其实也着急,也想过这个事儿,也想到了这个道理,他也去找过大夫,配了些药。小娟见阿义没病吃药,问为啥。阿义就坦然道,生孩子用的。小娟说我也去看看吧,兴许我年纪打了所以怀不上。阿义说你不要替我说这话,是我的问题。

药吃了一帖又一帖但就是没用,小娟还是没怀上。

终于有一天,阿义说,咱去领养一个孩子吧。小娟哭了,她之前就生出过一个想法,觉得是自己害了阿义。阿义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姓、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现在老天爷在惩罚阿义,所以不给阿义自己的亲骨肉,让阿义绝后。她把这话说了,阿义瞪了眼说别胡说,说自己想起来了,入帮会的时候似乎喝过什么药,大概是这样绝育。小娟知道阿义在哄她,哭得更厉害了。

阿义抚着她的背,一句话也没说,他知道总要说出来的,总要去面对的。

阿义每个礼拜都会去一次镇上的茶馆,点上一壶茶,买一包一角钱的三角纸包的瓜子。茶馆里有时候有说书的,阿义就会多去。有时候有唱戏的,他就会带小娟一起去,这也是小娟最开心的时候。

阿义就是在茶馆认识的阿长。阿长人极高,所以叫阿长。阿长祖上是富过的,爷爷辈开始发家,先是兼并村里破落户、遭难人家的田地,到了阿长爹手里就开始做米生意,在镇上开了米行,生意做的有声有色的。说起镇上董家,真是何人不知无人不晓。人家可是睡大铜床的,镇里的人都这么说。

可惜啊,富人最怕的时代,被阿长赶上了。东洋人来了,把他家的米行和存米全抢了,象征性地给了一张收条。国军来了,就拿收条说事儿,说他家给皇军供过粮,有汉奸嫌疑。阿长没办法,百口莫辩,把家里的田地送了地方官,保住了性命,保住了名声。

阿长打小就是少爷,少爷该会的他都会,可惜没有一个是可以当立身本事的,只能替人记记账什么的,勉强糊口。阿长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和大女儿是解放前生的,二儿子是解放后养的。

阿义和阿长结交是因为听书。阿长识字,说书的说到妙处他就少爷气上来了,作派十足地击掌叫好。阿义在上海听书多,见过市面也会叫好,而且叫好在点子上。遇到几次,两人就注意到对方了,攀谈起来,慢慢地就处熟了。

有一次巧不巧的,阿长就问起阿义家里的事儿,老婆孩子之类的。阿义说有个闺女,也快出嫁了,然后就说了想领养一个儿子的事儿。

老裴,阿长对阿义说,我有个二儿子,没任何毛病就是实在是养不起了,卖了给你吧。阿义吓了一跳,说兄弟你可不要说卖,解放了,别胡说。阿长认真道,我说错了,不是卖,是送给你当儿子。阿义想了想,说你要是愿意,就给我领养吧。你媳妇辛苦怀胎,我多少给点钱给弟妹补补身子。

阿长回家就和老婆说了,被老婆一顿臭骂,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只有一件,就是要老裴天不亮来抱,她不想让人看到自己亲手把孩子送人。

阿义从阿长那里拿了准信,隔天天不亮就去阿长家抱孩子。阿长的老婆说,大哥孩子你就抱去养吧,只是不要说是我这里抱来的。孩子不知道生身父母是谁,没念想最好。这样你养着安心,我也踏实,不然总得担心着万一孩子来认亲,我可哪有脸见他。

阿义点了点头,说弟妹你放心,除非别人知道了告诉孩子,否则我绝不说哪家抱来的。随即又想了想,觉得这话武断了,又说,孩子也不能一辈子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这事儿我死前好歹还是要告诉他的。阿长的老婆就说,也好吧,将来认不认我和他爹无所谓,如果能和他哥哥姐姐相认,彼此间有个照应就行了。

阿义一大早出门,说是有事儿,小娟就觉得异常。所以阿义出门没多久,小娟也起了,做了早饭在门口等。天微光的时候,阿义回来了,怀里抱着个蜡烛包。小娟接过来,一看是个小娃子,也就6、7个月大小的样子,睡的正香。

小娟问,谁家的孩子?阿义说,你莫问。正经人家的孩子,养不活了,求着我收养的。小娟忙道,我们再试几年吧,也许就怀上了呢?咱还是要自己的孩子吧?阿义说不要傻话了,这些年了,该有早有了,就是怕你啰嗦,才瞒得你去抱来的。小娟不说啥了,说等婆婆起来了,得和她说一下。

小娟婆婆出奇的平静,说你们愿意就养了吧。其实她心里账算得很明白,阿义亲生的也好,领养的也罢,都不是他们裴家的真正骨血,所以何必计较?但只有一条,名字要用做女婿出去的老三的名字,说三儿人是出去了但名儿得留在家。这样自己也可以把孩子当三儿那么看待,心里也舒坦些。

阿义没反对。然后阿义找了村长,和他说了领养的事儿,求他和自己一起去派出所上户口。村长和阿义窜了词儿,说是两人出工的时候阿义在路边捡来的,村长也看到了。派出所按流程,先让阿义养着,然后寻人启事、民政登记什么的做了一遍,等时间到了没人认领,就把抚养权给了阿义家里。

上户口的时候,片警问阿义,老裴,娃叫啥?

阿义说,老太太取好了,叫阿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