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阿义02(1 / 2)

1950年8月

“啥?”听到阿义的话,二叔公忍不住喊出声来。

半个月前,阿义找到老王,说他要娶邻镇的小娟。他自己是外地来的,贸贸然上去提亲,只怕人家不答应。而且明媒正娶的,还是要讲点规矩,所以想让老王俩口子保个媒。老王先是答应了,后来又想了想,私下里又唤来自己的婆娘,让她出去扫听一下,阿义看上的是啥样的女人。婆娘出去了半日,回来就说你这个小老弟倒是有意思的。想娶的是个寡妇,带个10来岁的闺女,养着一个老太太,家里还有一个二流子的小叔。老王听了直皱眉,觉得这样的女人牵挂太多,是非少不了,只怕不好办。

第二天,阿义买了糕点,催着老王夫妻去。老王说你自己个人不用去,阿义说有啥好磨叽的,去了就是了,老王拗不过。三个人进到小娟家里的时候,小娟的眼睛亮了,她觉得自己没有信错男人。

婆婆早猜到了来意,就支开了小娟。老王的婆娘开口,说我这个小兄弟想娶你家阿娟,求你答应。有啥要求,您尽管讲。

小娟的婆婆就说,自己家里孙女,小娟要是改嫁了,孙女儿不好办。

阿义就讲,小娟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她想留在你这里,我就时常接济她生活。要是她想跟着娘走,我把她当亲闺女养着。以后我给她找个好人家,风风风光光嫁出去,绝不亏待了她。将来我许她和你们走动,孝顺你。

小娟的婆婆不说话了,她有自己的盘算。

三儿子做了上门女婿,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住两天,等于送人了。老三出去没几年,老头子就死了,家里目前就小娟母女俩和自己三个女人。二儿子越发不着家了,找他比找游击队还难。偶尔回家,就是躺尸睡觉胡吃海喝,临走就顺走家里不多的粮食物件去卖,更像是鬼子进村来扫荡的。

老太太就担心自己的以后,恐怕是好死不得。她想了很久,最后下定了死心,拖也要拖死小娟,把她绑死在身边,哪怕她记恨自己一辈子,哪怕乡里非议。

老王见了,就问小娟婆婆,是不是担心自己以后咋办?老太太没说话,叹了口气。老王见了,知道自己猜对了。

他昨夜里和婆娘商量过,觉得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老太太咋处置。本来寡妇改嫁也不是啥新鲜事儿。有个女儿拖油瓶,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可是小娟家这情形,老太太有儿子但指望不上,是个难办的事儿。

老王就问阿义,你咋说。

阿义就说,我父母双亡,我就把您当娘伺候,以后也给您送终。小娟要来伺候您,我绝不拦着。家里要是缺钱短物的,我但凡有就给您。

阿义这话实在,老王知道他的人品,相信。

可是老太太不信。她沉默了会儿,终于道,我家小娟不能改嫁出门的,我们只招上门女婿。

老王急了,说我这兄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了,人样不差还有正经活儿做,他怎么能给你走上门女婿?你这不是为难人了吗。

老太太话说出了口,面皮就松了,没啥顾虑了。又被老王这么一说,也发了狠劲,说小娟是我大小养大的养媳妇,她能否改嫁得我说了算。就算以后找不到男人了,也是命!是我们家的命,轮不上别人多嘴。

老王婆娘见情形不对,慌忙打圆场,说老太太的难处都理解,可阿义是真心想和小娟一起,这姻缘错过了也可惜,大家都再想想,改天再说。

阿义出门的时候,回头想看一眼小娟,但没看到。

回去的路上,老王的婆娘就劝阿义莫要太上心,说嫂子看到小娟的样了,以后给你找个一样式的。阿义也不讲话,只说了一句,今天辛苦嫂子了。

第二天阿义没有上工,去镇上的茶馆店坐了一天。晚上老王过来,拉他出去喝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