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从撂荒制到立体农业142(2 / 2)

  在这一段动画放映结束之后,天音也不疾不徐地开始了解说——

  【不经翻土而直接播种,这种耕地仅仅种上一年,就要抛荒舍弃。因此,人们每年都不得不另寻新的土地,进行新一轮的砍烧、播种。】

  【这种“直接播种”的耕作方式,我们称之为生荒耕作制,属于“撂荒制”的一种。】

  各时空的古人看见这里,俱是微微一怔。

  他们在天幕看见过很多来自后世的东西了,那些更为先进、更为厉害的工具与方法。

  但现在,他们却看见了更为原始的耕作方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原来他们的耕作方式也是逐渐进化起来的、进步的方式。

  这种抛荒的做法,已经完全不适用了。

  每一年都要更换土地,意味着不断地迁徙,同时,也要耗费掉很多很多的土地。

  不断地砍烧、播种,然后舍弃。

  当时间推移,经历过漫长的岁月,他们的土地真的还会足够使用吗?

  天幕缓缓地往下述说——

  【在这个时期,只有刀斧、尖头木棒之类的简单农具,用于砍伐林木、挖眼点种。至于锄、犁这些翻土工具,自然也是尚未出现。】

  【在农业发生之初,我们一般都要经历这些刀耕农业的阶段。】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我们开始懂得在播种之前,要先翻土、将土壤翻松。锄、耜这一类的翻土工具,也就被创造出来了。】

  春秋时期,人们看见这些忽然有些释然。

  先前总觉得,自己的时代比不上后世。但这个世界何尝不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后世的往后,还有后世。

  比起原始农业的那些时候,他们至少已经发展出了锄、耜这些工具,懂得要翻土了。

  那些只会用刀斧、尖头木棒的“古人”,看他们肯定也是如同神仙一般吧!

  【这种“翻土播种”的方式,叫做熟荒耕作制,同样也是“撂荒制”的一种。在这种方式里,一块林地砍烧过后,已经可以种植若干年,而后再抛荒。】

  【从最初的砍烧林木,到这里的土地加工,便到达了“锄耕农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从迁徙不定,过渡到了相对定居。】

  【至此,种植业成为了我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同时畜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后来,从虞夏开始,原始的农业,逐步过渡到传统的农业。生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这两种“撂荒制”的耕作制度,也转变为“休闲制”。】

  【我们所说的休闲制,是指一种轮种、轮休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耕地实行有次序的、短周期的轮种、轮休。】

  春秋时期,孔子的手上拿着一本纸质的、线装本的书籍,封皮处写着一个“诗”字。

  这本书,便是后世的《诗经》。

  孔子一丝不苟地听着天幕的叙述,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这里所说的耕作的“休闲制”——

  他大概可以理解。

  若要按照他们春秋时代的说法,结合后世的划分,那么菑就是所谓的休闲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