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秦始皇焚书坑儒75(2 / 2)

  就是这里,给后世造成了误解吗?

  传着、传着。

  就给传歪了?

  诚然,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乍一听见“焚书坑儒”,真的会以为是——

  烧儒家的书,坑儒家的弟子。

  诸子百家:没想到连“百家语”也焚呜呜呜呜。

  大家以后学着点,跟儒家的他们学一学,把书都藏在墙壁里吧!!!

  诸子百家:QAQ

  【综上所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借鉴了《说苑·反质》故事。】

  【而司马迁所采用的,更是这段故事的前两部分,其中也存在着改造的成分。】

  【至于《说苑·反质》的故事,其第三个部分才是故事的主体与核心。《史记》所借鉴的前两个部分,在原版的故事里则是一种铺垫。】

  【这一段故事,是典型的游说之士所擅长的游说之辞,典型的编造出来的天方夜谭。】

  【它发生在虚构的“阿东之台”,而秦始皇亲自上场,“临四通之街”,要将侯生车裂。】

  【既而便是侯生的长篇宏论,说一些空洞的说教,然后写秦始皇听完之后,顿时感到十分悔恨、无奈感叹、最终将侯生释放——】

  【这些情节,如同俗套的民间故事一般。】

  【对于这样浮夸张扬的编造故事,司马迁并没有采用这一段的情节,而是仅采用了前面两个作为引子的部分。】

  作者有话说:

  贴一个《说苑·反质》侯生vs秦始皇

  侯生至,仰台而言曰:“臣闻知死必勇,陛下肯听臣一言乎?”始皇曰:“若欲何言?言之!”

  侯生曰:“臣闻禹立诽谤之木,欲以知过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台阁,连属增累,珠玉重宝,积袭成山,锦绣文采,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酒食珍味,盘错于前,衣服轻暖,舆马文饰,所以自奉,丽靡烂熳,不可胜极。黔首匮竭,民力单尽,尚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臣等不惜臣之身,惜陛下国之亡耳。闻古之明王,食足以饱,衣足以暖,宫室足以处,舆马足以行,故上不见弃于天,下不见弃于黔首。尧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阶三等,而乐终身者,俗以其文采之少,而质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

  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

  侯生曰:“陛下之意,方乘青云飘摇于文章之观,自贤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见久矣。臣等恐言之无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为陛下陈之,虽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下自知也。”

  始皇曰:“吾可以变乎?”

  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尧与禹乎?不然无冀也。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变之不能存也。”

  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

  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