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定做装备 12(1 / 2)

车”,用戟没能刺进去,只刺伤了董卓没有软甲保护的胳膊,从车上掉下来。“衷甲”就是贴身的软甲,也就是环锁铠,而且董卓穿的一定是极品的环锁铠,所以戟刺不入。

环锁铠的制做工艺繁琐,一个工匠大约要两天才能完成一尺见方的一块环锁铠,因此造价昂贵,只有王侯将帅才能穿用。例如曹操就赐给爱子曹植一件,可知其贵重。曹操一生多领兵征战,自己当然也会有一件“射不可入”的最高品的环锁铠。

明光铠是胸部镶嵌两块防护板(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的铠甲,有时后背后心处也加防护板,其基本甲式可以是札甲、鱼鳞甲,也可以是环锁铠,这算是一种加强型的甲胄。

据说明光铠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铠甲的胸部镶嵌两块防护板,磨光如镜,耀眼生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因此名为明光铠,明光铠较为贵重,是高级将领的装备。

两当铠,是最古老的甲式,用背带将前后身两片铠甲连接,挂在肩膀上,恰似现在的背心。当时称背心叫\"裲裆\",故此得名。两当铠是最普通的甲式。两当式札甲是普通甲士的装备。

盆领铠,顾名思义,就是铠甲的衣领部位有盆状的护甲来保护颈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说金城人闫行以勇武着称,建安初年曾约战马超。闫行用矛刺马超,没能刺入矛折了;又用矛的断刃砍在马超的脖子上,却没能杀伤。说明马超的铠甲防护力非常好,而且颈部有防护甲,所以马超穿的应该是防御力很强的盆领式鱼鳞甲。

襦铠,因为穿戴形式是模仿襦服的形式,即按照周礼右衽的规定,在右肩和右胁系带。秦兵马俑的铠甲就是右衽式。

西汉时期齐王墓出土的金银嵌饰襦铠,关键地方均在铁片上用金属线缀上金银片作为装饰。这般镶金嵌银的铠甲,自然是王侯所用。

筒袖铠,铠甲的两袖呈桶形包围上臂,较好地保护上臂,避免片状护膊举手时,上臂和腋下受伤。在西汉和晋朝都有实物雕塑出土。

黑光铠,铁铠称为“玄铠”,黑光铠是玄铁铠的上品。曹操赐给曹植的黑光铠,列在几种铠甲的首位,大概是精良的玄铁鱼鳞甲。

两人观看了半天,徐晃是那样都觉得好看,当然札甲除外,其余的都感觉很好,就是觉得太贵了。

刘璋则是在考虑给徐晃定制一套什么类型的铠甲,板甲和札甲显然都不合适,最后刘璋选择了以鱼鳞甲为样板的盆领铠,由于徐晃才十八岁,身体还会发育,刘璋让铁匠铺按徐晃的身材给制作一套大一号的铠甲。

店家要价三百两,最后在刘璋的据理力争之下,成功的砍到了二百四十两,店家告诉刘璋,铠甲比较繁琐,得七天以后才能取货,随后两人又来到兵器铺开始挑选武器。

“陈记”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出售各类型铠甲,二层是各种兵器,两人来到二层。二层陈设很是简单,围绕墙壁环绕着一圈木头柜台,柜台后边的墙壁上挂着各式武器。

武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长剑、短剑、匕首、长刀、斩马刀、朴刀、弯刀、总之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等等,刘璋还看到了军用弩,这店家能量是真大啊,这玩意也敢卖,好在是没有大型弩机,都是小型手弩或者步兵弩,威力也不是很大,也就比弓箭稍微大点。

两人转了半天,刘璋让徐晃试了好几样,徐晃都表示不顺手,大多数都太轻了,偶尔重量合适的,徐晃还不喜欢,最后刘璋决定定做一把。

按徐晃所说,他平常可以单手抡五十斤的石锁,可以支撑十几分钟,刘璋让店家拿来纸笔,按印象中三国演义的形象,给徐晃设计了一把大斧。

此斧为双手斧,长两米二,重八十四斤,刘璋命名为“宣花大斧”,徐晃现在用这个有点吃力,不过他的力气还在增长,等身材固定以后,这个用着就很合适了。

店家要价一百八十两白银,刘璋说的口干舌燥的,最后以一百五十两成交,店家承诺七天后取货,刘璋又软磨硬泡的让店家送了他一把匕首,两人几乎是被店家撵出来的。

来到大街上以后,两人边走边闲逛,反正时间还早,徐晃对刘璋说道:“主公!俺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头一次见客人可以把卖家说的火冒三丈的,真是佩服佩服!”

刘璋不屑的一笑,这算什么,你是没见过后世那些蔬菜市场的大妈们,那才叫会砍价,自己这都是小儿科而已,突然想起一个笑话,对徐晃说道。

“说起这个和店家讲价,我想起一个笑话,公明要不要听听?”

“主公请讲。”

“话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老两口老来得子。对儿子很是溺爱。奈何他这个儿子脑袋有点不太灵光,有点傻。

有一次,家中没有足衣(袜子)了,母亲让儿子去街上去买,害怕儿子吃亏,临出门前对儿子交代到,不论对方要价多少,你都只出一半就行。

儿子记住了,然后来到城中卖足衣的地方,看到店老板后,

老板问:你要什么? 傻子答:要一双足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