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2)

“哈哈,二婶子又取笑于我!”

典韦在众人的嬉笑怒骂声中从新扛起黑熊瞎子,与十一一同往村中走去。

十一没有社牛症,这时只是保持谦默态度,对着众乡邻拱手致意,以微笑相应。

走在典家村里,阵阵腐败的气息迎面而来,那是农家人发酵的牛羊粪便的味道,这是上好的肥料,一年里,地里能打多少粮食,往往就看你往地里上的肥料有多少。

走在村子里,虽然是泥土的道路,打扫的却极为干净,少有牲畜粪便出现,即使有,也早早被勤快的农家人收集起来去发酵做了肥料。

村中房屋排列有些杂乱无章,东一屋,西一间的,皆是土墙草棚顶,低矮压抑,十一感觉住在那草棚里,往上使劲一窜都能把屋顶顶出一个大窟窿来。

房屋虽然简陋了一些,但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皆是绿树成荫,篱笆墙的院子里更是打扫的干净整洁,农具物件摆放整齐,井然有序,不少人家房前的草棚里还拴着牛羊,或许这里的生活看上去简陋了一些,却是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和谐娴静,悠然自得。

村里唯一算的上恢宏大气的建筑恐怕就是位于村子中央的哪座大院落了,高门楼,高围墙,三进的院子,虽是青砖青瓦包面,内竖木柱木梁,却也是砖瓦构造,栋梁铺顶,于周围的民舍民房一比,颇有规模气势。

十一抬头望向门楼处,只见门楼上一块大匾,上书“祠堂”二字。

原来如此,祖宗祠堂,这是中国人的信仰所在,其重要性甚至重过大多数人的性命,又有多少的人为了这个心中的信仰前仆后继的付出生命?家国情怀,那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承信仰。

典家村中,多猎户,大部分人家都是半农半猎,农忙时在家务农,闲暇时入山打猎,补贴家用,这里民风朴实淳厚,大家皆是本家之人,人与人之间和和睦睦,甚是融洽。

典韦和十一两人扛着黑熊瞎子,一路招摇穿过典家村,那感觉就像一个资深的老钓友钓到一条几十斤的大鱼一般,炫耀的在其他钓友面前走过,引来一丛丛羡慕的目光,那是何等的荣耀高光时刻。

众钓友只会献给他崇高的敬意,而却没有嫉妒之心,众钓友只想大声的问一句:

“敢问这位钓友,从哪里钓上来这条大鱼,钓点在那里,可以发个位置过来么?”

一路上,十一就是这种感觉。

十一着装别致,他本以为会招来别人的耻笑,没想到对他着装感兴趣的人没有出现,反而对他本人感兴趣的倒是不少,大家都很好奇,这个跟随典大进入典家村的精神小伙是谁?

但见那小伙身材修长威武,面容俊俏又不失英武之气,怎么看都不像是农家的人。

对于那些长相标致的人儿,人们总是不自觉的多看上几眼,这是人之常情,自古皆同。

对于别人异样的目光,十一向来十分坦然,赞赏也罢,鄙视也罢,早已无法触动十一历尽沧桑的内心。

两人一路行去,不时走到一座院落跟前,但见那院落,一排的四间草房,土坯的墙体,茅草的屋顶,大大的篱笆院,一扇柴门敞开着。

“哈哈,十一兄弟,我们到家了!”

典韦显得有些兴奋,踏入柴门,典韦朝着屋里大声喊到:

“母亲,大娘,我回来了!”

随着典韦的呼喊,一道小小的身影率先飞奔而出,那小身影一路小跑,扑进典韦的怀里,典韦哈哈大笑,一把将其举起,举过头顶。

“爹爹!”

“哈哈,阿丑,乖儿子,想爹爹了没有?”

“想了,阿丑可想爹爹了,阿娘也想爹爹了!”

“啊!?”

童言无忌,典韦有些小尴尬,揉揉小家伙的脑袋向着十一说道:

“十一兄弟,这是我儿子,大名典满,小名阿丑,阿丑,叫叔父。”

小家伙偷偷的看了一眼典韦身后的十一,似乎有些羞赧,把头埋在典韦怀里,不敢应声,可是又有些好奇,不时的又探出脑袋偷偷打量十一。

十一露出招牌微笑,对着小家伙招手示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