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一期科研成果回收54(1 / 2)

人员通过加固地下通道搬迁无需太久,接下来一段时间,无非就是以建造临时的地下基地为主。

在准备搬迁的前一段时间,各类从冬眠中唤醒的技术人员早已开始陆续在基地内部,趁着生产设施齐全建造了大量的工程模块。

这些都是潜艇必要的模块式部件,只要一运到现场就能开始组装作业,接着畅游大洋。

一旦潜入大海,那便真的是虎入山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唯独苦了李海默。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程部件,他都是一个个的亲自搬来搬去的!虽然夸下海口的样子真的很帅,但要不是他连夜前往【镇压封神】世界寻到了念力天赋,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运载能力,那现在估计已经腰肌磨损,化作雪白的灰了吧。

——毕竟现在是投资创业阶段,不要一直叫苦叫累……

于是在心里这样安慰着自己,一直到接近十月下旬,一系列搬迁计划才总算是准备完毕。

这里要说明的是,和李海默的世界世纪初不同,有关于潜艇的规格也和最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单来说,如果说过去的潜艇是浅海的小鲨鱼,即使特化的型号能潜到极深,也不可能作战和行动便利。那么现在的潜艇……干脆就是利维坦。

过去,以合众国战略核潜艇举例长度不超过两百来米,排水量只有不到两万吨,潜深两百到三百米。

但是在材料学突飞猛进了近一百年之后,哪怕是末日浩劫后残存下来的人类冬眠基地,也可以制作尺寸超过两百多米,潜深近两千米的作战潜艇!

搭配可控核聚变作为动力源,迭代了几个世代的电力控制系统,节省下来的内部空间更是达到了夸张的级别,同时,最为鬼畜的其实是还可以进行超空泡移动!

纵使李海默已经习惯了这种天顶星科技每隔一段就出现的情况,现在还是有点惊掉了下巴。

——船员是怎么不被噪音给震爆的?!

而要说到超空泡效应,就要从一个众所周知的知识点说起。

通常来说,物体移动在水中的阻力大约是空气中的775倍,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值,导致在相当一段漫长的时间内人们都无法在水下将物体加速到一个可以被称作‘快’的速度之上。

但由于前红盟时期与合众之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人们发现了一个物质的奥秘,那就是水在高速运动中,伴随着剧烈运动会排出大量的空气。

这时,要是水产生的气泡越来越多,直至包裹住整个物体会怎么样呢?是否代表着物体被包裹在了一层空气中,相当于在空气中前进,速度大幅度提升?

这就是所谓的超空泡效应。

即只有在几乎超过100节(185千米/每小时)以上的速度才会发生的质变。

过去的人们已经能够做到在最先进的鱼雷上运用这个技术,但放到潜艇这个规模上,还是天方夜谭,哪怕是李海默现实世界中的2050年也没有办到。

但现在……

居然在这个世界已经卷出来了?怎么做到的?还有类似的技术吗.jpg

不过暂且不去谈相关技术的事情。

只要超空泡潜艇制造成功,理论上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能跨越太平洋,寻找到对应的坐标,但一方面要考虑到这么巨大的物体在海水中的动静是非常夸张的。

哪怕静默航行都有被发现的可能,若是使用超空泡移动模式,随时都可能被飞碟发现暴毙吧?

所以这种技术只能选择时机使用,于是时间只能又变长了……一大截。

但不管怎么说,踏上寻找人类的路途终于开始了,接下来就是一段漫长的赶路时间。

于是乎,在这段时间内李海默也回到了现实当中。

有一说一,跨界贸易有时候就像是倒卖投资,而且还是无本万利的那种,放置一段时间就能股票飙升,飞速升值。

就比如现在,立马就有了‘回报’。

只是这‘回报’……可能是他不太希望的形式。

那时,银杏树开的正盛,院子里落满金黄树叶,正是一片大好风景。

结果刚从另一处安全屋中返回,来到家门口的李海默悠闲地推门而入,就看见诗飞白正坐在那张吃饭的椅子上,和家里人有说有笑的聊着天,夹着菜。

噔,噔,咚。

他的脸色也第一次变得有些铁青起来。

我们有协定,你是不能干涉我的私生活,和我家里人接触的。

好吧,他本是想这么说的,可是看见家里人之间欢声笑语的表情又有些说不出口了。

于是他索性灵机一动,走到近前,直接拉开一张椅子就坐了下来,在女孩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开口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