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踏青44(1 / 1)

徐开岩拿到贺庆满的分析报告,觉得还是有必要亲自去实地查看一番,具体情况到底怎样?做到心中有数,再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做。

一听去山里,大家都来了兴致,反正春天到了,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困了一冬的人,如冬眠苏醒般按捺不住出去撒欢的念头,于是一群人相约去贺庆满的家乡踏青。

中午时分,他们到了老贺家--双沟,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青龙山下。村后那几座山连绵形似一条蜿蜒的蛇,故而得名青龙山。山坡上散落着一些废弃的老房子,原是先民们为了避乱依山而建,随着发展,乡村公路修到的山下,人们逐渐从山上搬了下来,在山下建了新房。有山泉从山上一路下来,在山下汇成一条小河,双沟村山环水抱,倒是个是典型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老贺说后面的几个山头有一座古寺,还有一座古墓,据说是五代时期一个侯爷的墓,到时候可以带他们去看看。

大家先在山下老贺家吃饭休息。山里人口少,各家的院落都不小,老贺家的院子也很大,老贺张罗着给大家搬桌子倒水,老贺媳妇赶紧拿出水果和自己做的煎饼、点心。

男的就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女生们有的对农具好奇,看看这摸摸那猜测都是干什么用的。

沈琳闻到久违的气息——烧火做饭的味道,带着木材燃烧的烟火,伴着锅勺相碰的声音,那种气息,恍惚而亲切。

沈琳进厨房一看原来是老贺的老母亲在厨房忙着给大家做饭,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沈琳一下子想起来姥姥。小时候,她去姥姥家,总喜欢看姥姥做饭,姥姥动作熟练,一拉动风箱,灶膛里的火苗就窜得老高,虽然她被烟熏得睁不开眼,却有种简单的快乐。此刻,这烧火做饭的气息,唤醒她儿时的记忆,她竟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老婆婆看见了赶紧说:“闺女,你赶紧出去吧,这里烟熏火燎的,看把你呛得。”沈琳眨了一下眼说:“没事,我来帮你吧。”老贺媳妇进来了,把沈琳推出去:“哎,大妹子,你快出去吧,屋里脏,再说哪有让客人做饭的道理?”

一会儿,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了,大家吃着纯天然,最新鲜的菜肴,赞不绝口。徐开岩笑说:“我说大哥,你这日子不错啊,这可都是最新鲜无污染的食品啊,都赶上首长们的特供了。”

老贺腼腆一笑说:“那可不敢比,不过都是自己家地里种的,吃个放心吧。”徐开岩笑着夸赞道说:老哥不用谦虚,你说你住着大别墅,喝着山泉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条件,这待遇,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老贺的嫂子说“大兄弟会说话,就是俺们这条件给你们城里人,你们也不稀罕。你看我们村里这些年多少都搬走了,以前是没机会出去,只能在这山疙瘩刨生活,现在有机会走出去了,城里路又好,挣钱机会又多,谁还愿意回这山窝子里?”

贺庆满说:“以前这里路不好,交通闭塞,生活、教育什么的都不方便,有条件的人家都离开了。前两年,国家扶贫给村里修了路,又山上建了基站,生活啊各方面才好些。”

大家都感叹着,很多农民把离开农村作为成功的标志。这些年,农村的现状大多是青壮出去做工,做小生意,有的是上大学去了城市,家乡就成了偶尔回一次的地方,等家里老一辈的不在了,也就不再回来了。地没人种,荒了,无人居住的院子里渐渐也长满了草,田园荒芜,胡不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