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史前文明(2 / 2)

郑王爷一抬手:“免了!这位是庐州包拯包公子,进府帮我校勘古籍。”那汉子冲包拯点了下头算是招呼过了。“着你带二十得力亲卫,护卫包公子前往嵩阳别院散心,一路小心护卫周全,切记!”

遵命!”

嵩山脚下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大唐王维的一首小诗写尽了诗人,看见嵩山美景之后,突然想要在此回归田园做一山野匹夫。这也是此刻,包拯站在嵩阳别院的门前,油然而生的一种冲动。

嵩阳别院坐落嵩山众峰中一座的东侧,天然而成的平地上一坐三进的院落,青砖素瓦斗拱朱门,门前两尊铜狮子怒目圆睁,健硕的四蹄抓地,阳光的映照下端的是神威凛然。包拯被安置在三进的东跨院内,东西跨院之间是一个小花园,仲春时节小园内花团景簇要,万枝千红各绽异色。花园内一条小径通幽,尽头是一座拱门。

拱门外约有两亩方圆西侧从山上下来的一股山泉被引入修葺好的水池,池内安置了尊嶙峋的湖石,水中几条金色鲤鱼自在的游来游去。鱼池旁边有一石台上刻有棋盘,南北两侧各安一个青色石墩。东北角修有一凉亭两侧临崖,亭顶立一飞鸟,太远辨别不出是什么祥物,展翅引颈冲着东方仿若乘风欲飞九天之状。包拯立于亭中,北向远眺,一条大河阳光下如银龙一般奔腾不息向东而去。山下不远处古城斑驳的断垣在夕阳的余晖下,说不出的壮美沧桑。

徜徉于壮美河山之际的包拯,没有发现有一老仆此刻静静立于亭外,他转身欲回房发现了他。老仆进到亭子内躬身双手捧着一个叠好的大氅:“见包公子看的入神没敢打搅,只是这山间风凉,你披上这个小心爱了风寒。”

包拯一拱手:“多谢老丈!”那老仆侧了侧身子没有受他的礼:“包公子客气,柴总管遣小的来请包公子回去,说是已经着人备下了晚饭。”说罢立于包拯侧后,随着他往东跨院而去。那老仆帮包拯推开院门:“浴房里给给公子准备了热水,升了炭火,公子可先沐浴一番,饭菜等会在下给你送到房中,你用罢可早些歇了。”包拯也不和他客气,关了院门奔浴房而去。

饭菜都是自己家乡的口味,分量也是刚刚好。那老仆进来收拾碗筷的时候:“饭菜不知合不合口味,想吃点什么,公子提前说一声厨房好准备。”

“不用这么麻烦的,我平时在家里也就是我娘给我做点家常的饭菜,我不挑食吃饱就好,嘴巴没有那么刁的。'”

“这些都是郡主亲自交代过的,厨师也是郡主差人从公子老家请过来的,说公子前一阵子很是辛劳,这一次出来散散心,生活方面一定要让公子满意了。”那老仆收拾利索后,又泡了壶茶奉上。

包拯临窗坐着,漫不经心的喝着茶,看到大河山川慢慢的被黑夜淹没。他经受过基因片段改造的身体,感官异常的灵敏。他此刻能感觉在东跨院方圆百步内不少于5个人,虽说他们都隐藏的很好但他们那微弱的气息出卖了他们。

“这哪是出来散心呢,根本就是软禁了,看来想要合理的消失,并不太容易啊。。”包拯无奈的露出苦笑,看来这个“皇帝”和郑王对他真的是体贴。包拯仰脖喝干杯中已凉却的茶水,熄了灯睡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