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夏望寻妄(一)(2 / 2)

柳云关在唐一意面前将双手摊开,空空如也,还真没有什么收获。

“这个小县今年受旱是真的严重,客栈里没有吃的,我起了大早出去,想着能抢先一步买上一些,没想到满大街都是人,问了一圈发现他们也是来找吃的。”

“荒年如此。”唐一意叹息。

“那我们今天吃什么?”柳云关的肚子不合时宜的发出了响声。

“问问掌柜吧。”

两人不约而同往楼下望去,看到掌柜就在台前满面愁容地拨弄他的算盘。

“掌柜的,客栈内无余粮,请问这些时日是如何度过的?”唐一意双手撑在台上,问道。

掌柜停下了手上拨算盘的动作,道:“每日正午,东市的富商许明会于其府前施粥,小店正是靠着许富商的恩德维持性命的。”说完顺手指了一下东市的方向。

“东市在哪里呀?”柳云关不能单靠这手指的方向就区分具体方位。

掌柜低着头又操弄起了算盘:“东市就在夏望县的东边。”

“东边是哪边?”柳云关追问。

“多谢掌柜。”不等掌柜再回答柳云关的话,唐一意一把拉起柳云关就出了门。

东西南北可是最基本的方位,街上任一小童都能辨认,柳云关这是简单甚至到了愚蠢的问题,方才那掌柜眉头都皱起来了。

自从失忆之后,柳大哥的方位感变差了不说,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大大降低。

未到正午,去往东市的街道上已排起了长队,唐一意和柳云关再想往前走点都是寸步难移。

周围排队的百姓皮肤黝黑,面容消瘦,沾满尘土的衣裳已变成黑色的,像是多日未曾换洗。夏望县许久不见落雨一滴,县中井水几乎见底,渴了都怕没水喝,怎敢将稀少的水源再做其他用途。

唐一意和柳云关到达夏望县不过两日,先前赶路途中曾换洗过衣物,在此刻的人群里稍显洁净些。

“姑娘,你们是外乡人吧?”后面一位老妇人主动与唐一意搭话。

唐一意点了点头。

“唉,怎么就赶上这个时候来了夏望县呢?这些日子县中旱得紧。”

“是,看出来了。”柳云关对老妇人的话表示认可。

太阳终于移到了天空正上方,施粥似乎是开始了,人群开始缓慢向前挪动。

“为了防备旱灾,我们家中每年都留出存粮,其他人家就算是出高价我们也不愿意卖的。往年足以支撑至朝廷赈灾粮到来,今年实在反常,赈灾粮迟迟不见踪影。”

头顶阳光炽热,炙烤着街道上的每一个人,汗水大滴大滴从老妇人额上滑下,落到尘土地里很快就被晒干。

早有准备的百姓戴起了帽子,队伍依旧在慢慢前移。

“你还记得你在夏望县城外和那位大婶的争执?”唐一意扭头问柳云关,“你说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包括粮食。”

柳云关沉思了片刻,回答道:“对呀。”

“婆婆刚刚说了,存粮不卖。”

“她是不卖,但是还有人愿意免费送呢。”柳云关指的是许明当街施粥这件事,“粮食既然都能免费送了,那出钱肯定就能买到,这也就更能说明有钱就能买到粮食。”

好像有哪里不对,唐一意将柳云关的话品了半天,但是也没想到该怎么反驳他。

终于排到了唐一意两人,此刻柳云关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唐一意拿出准备好的碗,施粥的侍女给她舀了满满一勺粥。

“下一位。”

轮到了方才和唐一意两人搭话的老妇人,她颤颤巍巍从身上的背篓里掏出了两个边缘都有缺口的碗,递向了侍女。

“婆婆,粥食有限,一人只能打一碗。”侍女小声提醒。

老妇人面上的皱纹堆在了一起,恳求道:“老妇家中还有一子,平日任职官衙抽不出身来领粥,姑娘能否行行好?”

侍女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

“徐伯母!你怎么在这里?”唐一意适才领粥时就注意到了这个一直坐在许府门前的人,施粥小摊出现状况之后他立马赶上前来。

“发生了什么?”他问施粥的侍女。

“回老爷,婆婆想领两份粥。”侍女指向了桌上那两个碗。

“徐伯母既然需要两份粥,那自然是要给的。”许明不假思索地应允了,随后还亲自为老妇人舀起了粥。

“徐伯母拿稳了,改日府上空闲我再登门拜访。”许明将碗还给了老妇人,转身又吩咐身后的侍从道:“从府中拿上一袋上等稻米,速速送去徐兄家中。”

老妇人不住道谢,随后端着碗离开了,她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手中的粥因脚下步子颠簸而溢出碗的边缘。

“当官还是不如行商好啊。”墙角阴凉处,蹲着喝粥的柳云关小声嘀咕。

唐一意疑惑:“何出此言?”

“那老婆婆刚刚不是说她来帮在官衙的儿子领粥吗?当官的家里都没粮食吃,还要靠商人救济。”

确实是这样。

唐一意点了点头。

天气依旧炎热,唐一意看到许明离开粥摊,走回许府门前,继续坐在支起的伞下远远地观察粥摊的情况。

后面还有很多百姓排队等着施粥。

“当官的?朝廷的赈灾粮是不是他们接手的?”唐一意突然想起赈灾粮来。

“走,去官衙探探情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