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华墨家和墨夫子(1 / 1)

范勇问我,喜欢什么口味儿。其实我从记事起,除了偶尔的吃个什么大餐,平时都是吃战斗饭的,迅速填饱肚子转头去读书,哪有什么讲究。我就跟他说,除了特别辣的之外,都可以。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说:“夫子是青州人士,先来一点青州风味儿的吧,省得你吃不惯。”我哪里知道青州风味儿是什么风味儿?自然的跟着范勇,走进了一家酒楼。

刚一进门,在大厅里,几桌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们,正在吃饭。他们的着装,也是统一的,古代书生的打扮。其中一个背对着我们的少年,跟同桌吃饭的人说:“听说了么,今天墨夫子带回了一个男孩子,安排到了‘闲人居’呢,这是不是他新收的弟子?‘闲人居’呐,啧啧……”他正想畅所欲言,但看到了对面人的眼色,猛一回头。尴尬的喊了声:“爹爹。”

范勇拿起巴掌在那少年脑袋上拍了一下,骂了句:“背后乱嚼舌,欠打。”然后笑着对我说:“这是我儿子,范进。”“范……进?”我心想,这难道是将来“中举”的那个范进?打了个招呼后,范勇带我来到了楼上,一个靠窗的位置。透窗看去,外风景还是很雅致的,就像江南古镇的样子。

这青州风味儿的菜,还是很好吃的。其中那道炒水萝卜味道最爽口,竟然是梨味儿的。范勇看我吃得开心,跟我讲:“这炒水萝卜,是先将水萝卜切成丝,在开水里一氽,再放凉水里浸去那萝卜味,炒的时候加上梨汁,炒出来就是梨味的了。”我说我吃着没萝卜味道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吃完饭,回到“闲人居”,范勇告诉我,荷塘边崖壁那儿有个玉石雕的龙头,这个龙头里是一道灵泉,冒出来的,就是上好的山泉水。可以自行取水,直接喝就可以,自己烧来喝更好。交待完这些,范勇自行离去了。我回到屋里,拿着水具打水,沿着池塘走了半圈儿,在崖壁那边,路的尽头,是一个雕凿精美的碧玉龙头,龙身直接嵌入崖壁,龙口里的泉水源源不绝,流进了池塘。“问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怪不得这个池塘如此干净,也怪不得植株如此油润,就因为有这一泉活水了。我先尝了一口,凛冽甘甜,这真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就是大自然。

回到卧室,我还是起火烧了一壶水,这儿起火的方式好古老啊,竟然是火石火镰。点燃木炭,一边烧水,我一边翻开了那本儿《蜃楼志述》。看了半天,大概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原委:

这源自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这世界还是一个远古的部落形态。那时候,墨夫子的祖上也还不姓墨,而是一个家里穷困的人。战争大劫过后,残存的人类从深山中开始重新发展。发展成了部落状态,当时部族与部族之间,又开始了争斗甚至战争,且越来越频繁。而且战胜的部族对战败的部族,依旧是历史中常见的血腥屠杀。这位老祖少年时就心生悲悯,也很是不甘,小小的心里觉得这世界这样下去没有希望,但他又希望这个世界能找到希望。心情沉重的他在海边独自一个人走啊走啊走,忽然看到海中升起了海市蜃楼,他朝着这个看到的地方,奋力狂奔。一阵浓雾笼罩住他,等他醒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一个洞中。

在洞中,老祖遇到了一位自称“巨子”的人,这个人教给他识字读书,传授给他各种知识。过了整整二十年后,这位老祖带着数量庞大的书籍,各种的先进技术,还有无数匪夷所思的手段,又回到了这个世界。

后来,这位老祖创立的“墨家”,以老祖的“有教无类,教在政先”为宗旨,创立了“千灯书院”,又以“千灯书院”为宗,在各地创办了“千灯书院分院”。从而在文明的进程中,保持文化先行,而不至于物质占了上风之后,世间兴起连绵的争夺和战争。

这里就是“千灯书院”的“明州院”了。

读到这里,我拿起《蜃楼书目总览》,一翻之下,大惊失色。这里面林林总总,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好多都是听过没见过,而且更多的是连听过都没听过。当年清王朝编纂四库全书,其实包藏祸心,真实意图是在文化上彻底推倒大明。所以,永乐大典并没有流传于世,经过筛选和审查的四库全书,在文化上顶替了永乐大典的位置。

但这里面的书目,可是原汁原味的。拿着这部书目,想想我学过的历史,少年的心里顿时感慨万千。心中想:如果把这些书都拿回去,这会是怎么样的盛况啊。想到这里,又不免有些烦躁,看看有没“过去回来”的记载。

我继续往下翻那本儿《蜃楼志述》,翻到底,也没看到有“如果过去,如何过来”的记载,哪怕只言片语,都没有。这就有些无奈了,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烧好的山泉水。却是一股淡淡的暖流,直下肠胃,热乎乎的,一直到了肚脐的后面。正在垂头丧气时,我看到了最后一张,篇目的名称是《南瞻部洲·墨家事记叙》。这难道记载了我华夏墨家的历史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