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成了(1 / 2)

王教授,秦主任,张工等其他人,也同样是惊异的表情。

周宇晨这番精湛操作,完全不逊色于化学本专业的人,而且手法更加老练。

虽然他们心里隐约有猜测,这个科研苗子的实操能力不差,可没想到实际上竟然如此行云流水,堪比浸淫多年实验室的老教授。

一众项目组的成员也都关切地围了过来,面色严肃而且专注,想看看周宇晨是如何制作的。

“你们别打扰他实验。”

秦主任制止住几名凑得太靠前的科研员:“站边上瞅。”

大家集体往后撤了几步,各自找合适位置,让自己不碍事。

张工此刻忍不住心中疑惑,追问道:“小周啊,我听王教授说,你只进过两次实验室,还是光电技术实验室。”

周宇晨知道他的意思,想必其他人也有同样的困惑:“是,但我从大一开始,就查看过很多书和视频,因此没事就在脑中模拟。”

“你这比人家飞行员用模拟机练习还牛,属于无实物。”

有科研员憋不住插嘴,但旋即就被秦主任凌厉的眼神给吓得一哆嗦。

“一切皆有可能,当初爱因斯坦只靠广义相对论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后面不也被人类找到了证据,天才的脑子可以做什么事。”

实验室里顿时寂静无声,不管大家服不服气,但此刻没有人说话。

周宇晨不做口舌之争,而是准备开始操作,事实将胜于雄辩。

其实平日里,这个纯氧的步骤众人都是没留意的,理所当然地认为99.99%的纯度就是最高上限。

因此今天听说还能再提高,谁都好奇,想知道最后能不能实现。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周宇晨虽然有制取方向,但是还得经过实验来验证。

第一次尝试毫无悬念的失败了,最后的检测结果只有96.7%的纯度,这比丁方平的成绩还差。

“已经很不错了。”

没帮上什么忙的王教授,毫不吝惜地鼓励:“你一个学光电信息的人,头次化学实验就能做到这样,很难得。”

秦主任虽然并不是专门搞这个领域的人,但他也能从操作中看出流程的无懈可击:“思路对,那就多尝试,要不让小丁给你打个下手?”

周宇晨轻轻摆了摆手,接着很快就投入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枯燥地重复着相同流程,但每次的内容都有细微调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原本围观的科研员,慢慢失去了兴趣,眼中神色复杂。

只有周宇晨全神贯注地忙着,没察觉到身边的变化,大有任凭外面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

王教授看了一阵子,完全也帮不上忙,反倒是有几次周宇晨拿容器,还差点撞上了。

“咱们出去等吧。”

秦主任苦涩地也招呼张工:“在这相当于画蛇添足,反而影响宇晨工作。”

“让相关人员在实验室就行,人多碍事。”

就这样,暂时涉及不到任务的科研小组成员,就转战到了隔壁的会议室。

他们和两位领导一样没闲着,都拿着实验记录继续复盘过程,想试图再找找问题所在。

******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午。

“主任,饭菜都已经做好了,安排在食堂二楼贵宾包厢,您看如何?”

行政助理过来请示,他知道今天有客人来,所以招待工作半点不敢含糊,光是送热茶都跑了六趟。

“可以啊,那是咱们食堂里最好的房间。”

秦主任抬手腕看了一眼时间,已经12:40多了:“都这么晚了,确实该吃午餐,你们大家都去吧。”

他也起身和王教授去实验室叫周宇晨,可对方正忙到关键的节骨眼,根本无心吃东西。

返回